济宁高新区黄屯街道杏坛社区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
大众网记者 侯畅 通讯员 龚晨 济宁报道
自2024年以来,济宁高新区黄屯街道杏坛社区以2000余名居民的和谐共建为目标,以传统节日为载体,以网格服务为抓手,探索出一条“文化聚心、服务暖心、共建同心”的基层治理新路径,让社区成为居民幸福生活的港湾。

志愿者为居民分发元宵
杏坛社区深谙“远亲不如近邻”的治理智慧,抓住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特殊节点,将文化传承与社区共建相结合。今年元宵节期间,社区举办“欢乐闹元宵 甜蜜共团圆”主题活动,社区工作者、物业人员和居民齐聚一堂,现场熬糖浆、串山楂、裹糖衣,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糖葫芦在欢声笑语中诞生。热气腾腾的汤圆在铁锅中翻滚,香甜的气息弥漫整个活动室。“往年过节都是各家过各地,现在社区把大家聚在一起,这才叫团圆!”社区居民王女士说。

重阳节剪发活动
端午节的艾草香囊制作活动让传统文化代代相传。重阳佳节,志愿者关爱社区老人,开展爱心义剪。除夕夜,社区主任带领网格员走访居民,送去“暖心年夜饭”。同时,社区通过持续打造“我们的节日”品牌,不仅唤醒了居民的文化记忆,更打破了现代楼宇间的社交壁垒。数据显示,社区矛盾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60%,邻里互助群内每日互动超百条,节日活动参与率达85%以上。

网格员记录居民意见
杏坛社区的基层治理不仅有节日的“热乎劲”,更有日常的“细功夫”。针对社区新居民多、诉求多元的特点,社区创新推行“网格化+亲情化”服务模式。社区主任徐洪庆的手机24小时开机,微信里存着300多位居民的联系方式,4名专职网格员每天行走1万步以上,入户走访时总带着“民情三件套”——记录本、政策手册和便民服务卡。
去年冬天,网格员龚晨在巡查时发现独居老人家里的暖气不热,立即协调热力公司上门检修,并送去电暖器应急。这种“小事不过夜”的工作作风,让居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怀。针对装修噪音、小区健身器材紧张等共性难题,社区建立“周五议事会”制度,邀请居民代表、物业负责人等围坐商讨,先后推动设立“静音施工时段”、新增40件健身器材。近两年来,社区累计解决居民诉求132件,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杏坛社区充分发挥物业、商户、志愿者等多元主体作用,形成“社区搭台、多方参与、居民受益”的共建格局。社区与物业联合成立“红色物业服务队”,提供家电维修、管道疏通等免费服务。社区吸纳社区能人组建书画、舞蹈等文体队伍,月月有活动、季季有展演。同时,社区还培育“杏坛好邻居”志愿服务品牌,20余名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助老扶弱服务。
杏坛社区面对电动车乱停乱放顽疾,社区召开居民听证会,最终采取“疏堵结合”方案。社区划定充电区、加装智能充电桩,同时还组织志愿者开展文明劝导。商户王先生主动提供门前空地作为临时停放点。如今,社区内非机动车停放整齐有序,昔日让居民头疼的“堵心事”变成了彰显文明的“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