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故事|生死救援!六旬老人倒地不起,地铁员工、乘客接力挽救生命
··
大众网记者 毛道光 青岛报道
3月30日,青岛地铁2号线燕儿岛路站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救援。一名六旬老人出站时突然倒地不起,作为乘客的医生与地铁员工迅速响应,通过心肺复苏和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协同施救,老人最终转危为安。
当天11点42分,老人从燕儿岛路站下车准备出站时突然晕倒。“车站控制室,扶梯处有乘客摔倒!”对讲机里传来安检员李璐阳急促的呼救声。服务中心岗丁国兰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发现老人已无自主呼吸、无意识且无脉搏心跳,情况万分危急。
“我是医生,让我来。”此时,一名男子冲到人群最前方说道:“我是青岛眼科医院的医生,我有急救经验!”他一把掀开老人衣领,十指交叠按压胸骨,对老人进行初期救助。
随后,值班站长吴修宇和安检员李璐阳携带AED迅速赶到,接力展开救援工作。在确认乘客符合AED使用条件后,吴修宇与丁国兰相互配合开始进行救援。“所有人员远离,现在开始放电……”除颤后吴修宇根据AED提示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有呼吸了!有呼吸了!”老人胸腔终于出现了微弱的起伏。随后,吴修宇根据120急救电话指挥,继续实施心肺复苏直至急救人员到达,车站人员与医生乘客配合将老人送上救护车。
数小时后,放心不下的员工拨打了医院电话,得知老人已经脱离生命危险。“虽然乘客在车站已经有了呼吸,但我还是放心不下,得知这个消息后,堵在嗓子眼儿的这口气才算缓过来了。”吴修宇感慨道。不久后家属打来感谢电话,对员工们及时出手相助表示感谢。
从发现晕倒的乘客,到对乘客进行救治,车站迅速把握黄金4分钟,系列救助动作一气呵成。这场与死神的极限竞速,是对体系化应急机制的实战检验,是千百次模拟演练铸就的肌肉记忆,更是班组建设赋能一线应急救援体系、人员应急水平全面提升的有力见证。

目前,青岛地铁已在全线网172座运营车站和各场段、控制中心配置AED累计209台,各站设备分布位置满足“黄金4分钟”的救助需求,AED及心肺复苏培训持证人数超4600人次,各站每班次持证人数至少3人,自2022年起至2025年2月,已成功使用AED救治9名乘客,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2024年,青岛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分别获得红会组织的“青建杯”应急救护大赛中获得企业组团体第一名,以及应急救护工作先进单位的称号。青岛地铁以对生命的敬畏和实际行动,为市民乘客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生命屏障,让“畅达幸福”的承诺在轨道间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