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持续提升民生服务供给水平

··

  大众网记者 邢镇 张倩 通讯员 董伟 滨州报道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滨州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优化资源配置,逐步扩大受众范围,切实兜牢民生底线,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推进医疗卫生品质提升。人才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全市新增省级以上重点专科8个,推拿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实现“零”的突破。妇幼核心指标、每万人拥有合格全科医生数,均居全省第2位。在全市深入开展医疗服务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拓展优化住院免押金、床旁出入院、潮汐门诊等硬核举措,“一揽子”、全方位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市内100%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均已实现“床旁入院+诊间结算+床旁结算”等“一站式服务”,104家公立医院全部实现“住院免押金”,累计为28万人次减免4.46亿元。

  推动医改任务落实落地。14家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实现全覆盖,列入全省检验检查互认共享平台建设试点市,上传影像534万人次,群众调阅538万人次;互认8.4万次,群众就医节省费用453.6万元。群众就医负担明显降低,门诊次均费用同比降低7%,出院患者平均费用同比降低18.5%,平均住院日同比降低8.9%。

  夯实医疗卫生服务网底。4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荐标准,全市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乡医占比达到57.2%,基层诊疗量占比达到71.81%。创新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创新搭建“新生结核病筛查系统”,实现“线上症状筛查”与“线下检测检查”有机联动。

  社会救助措施更加健全

  强化制度建设,织密织牢社会救助民生保障网。全面落实低保标准与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社会救助保障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健全风险人群预警机制,及时将1402人纳入救助范围,转办推送专项救助145人次。

  优化服务供给,满足困难群众新需求。在全市范围开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护、失能低保对象关爱、精神障碍患者托养等服务类社会救助工作,覆盖人数达20512人,累计支出资金达2514.85万元。开展“一路生花”“民生空间站”等项目,通过辅助性劳动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帮助1846名低收入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社会救助工作网络,形成“一元主导、多元共治”社会救助工作格局。实施社会救助规范提升行动计划,从办事流程、动态管理等10个方面对社会救助工作进行规范提升。抓实过程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据可查。

  强化资源链接,激活慈善衔接新动能。连续三年实施“一米阳光”慈善工程,累计募集资金过亿元,全部用于困难群众的慈善救助。推出“惠民医保”项目,资助7.5万名低保对象和孤困儿童参加滨州“医惠保”,已为977人报销医疗费用159.98万元。设立“安心纾困”基金,对低保、特困、低边等困难群众进行大病救助,已为34名困难群众救助232.41万元。

  学前教育更加普及普惠

  高起点规划教育布局。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方向,高位规划谋突破,高标管理求创新,全面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资源充足、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制定《滨州市主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2019-2035年)》滨城市城镇居住配套幼儿园建设移交管理方案,出台《滨州市“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从顶层设计、工作机制、布局规划、财政投入等方面,保障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多渠道保障办学条件。全市累计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30余所,新增学位15余万个,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目前,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提高到65.88%,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高到87%,提前完成山东省“十四五”规划目标。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投入机制,按每生每年710元标准补助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公用经费,实施兜底资助,两年来落实资助资金2807.17万元,惠及幼儿46352人次。

  全面加强师资队伍。重点引进高水平、高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加快补足配齐教师队伍。近两年,全市共招聘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教师1584人,引进高层次人才、公费师范生、委培师范生107人,为幼儿园充实骨干力量,公办园公办教师占比由2019年的2.54%提高到目前的62.70%。

  助残扶残质效不断优化

  深化助残“一件事”,将13件助残事项合并为“一件事”“线上+线下”联动办理,建设县、乡镇和村(社区)三级线下服务示范窗口,残疾人办事跑动次数由3次减少到1次、平均办理时间由20天减少到15天,残疾人办事更加便捷。建成市级残疾评定服务点和残疾人服务“一件事”工作处,开发“滨州市残疾人帮办代办服务平台”,形成了“统一受理、信息共享、后台流转、并行办理”的线上联办机制,进一步减负增效,切实做到极简办。残疾人就业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持续提升,全市连续3年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率达到100%,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就业率达到71.42%,列全省第1位。规范提升“如康家园”基层综合服务平台,采取多种运营模式,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服务,3000余名残疾人入园,500余名残疾人实现高质量就业,居全省首位。实施残疾人全生命周期关爱服务行动,为90496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为12451名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为2062名残疾儿童提供免费康复救助。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截至11月底,累计完成1078户的改造,为残疾人打造“有爱无碍”的居家生活环境。

  

责编:邢 镇
审签:纪学敏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