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丨倪闽景:Sora只是开始,教育真正的挑战来了

··

  编者按:继发布震撼全球的ChatGPT之后,OpenAI又放了一记大招:发布了文本到视频生成模型Sora。从OpenAI发布的样片来看,无论是画面、景深还是运镜,甚至是人物微表情、动物神态,都已经足够精彩逼真。

  可以预见的是,AI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将给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我们与其担忧它会对教育和更多职业造成冲击,更值得期待的反而是,有更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未来有望被进一步解放出来。

  文 / 倪闽景

  近期,OpenAI发布文本转视频平台Sora,在网上引起广泛讨论,AI人工智能的进步又一次刷新了人们的认知,而教育行业作为“育人”的基础行业之一,与AI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工智能的未来,必将会取代所有以工具为目的的人类职业,包括翻译、程序员、演员、设计师、驾驶员等等,人类的生命意义将聚焦到健康生活、挑战极限、创造世界的方向上去。

  世界充满了未知,也充满了挑战,人工智能作为强大的工具能让我们超越感知局限,创造更多的新体验。

  2024年2月16日凌晨,OpenAI公司全新发布Sora再次引起世界震动,它可以把一段文字描述的情景,直接制作成60秒的视频,可以有各种风格,比如现实主义,或者二次元。虽然笔者没有办法直接用Sora自己做一段视频来体验,但从OpenAI公司公布的视频来看,Sora不仅仅通过机器学习,学习了大量高质量的视频,掌握了视频制作的逻辑,还理解了物理世界的作用力规律,比如镜面成像、力对物体产生的作用,更是觉悟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微妙的情感关系,这是最令人震惊的地方。虽然Sora的出现,首先会让影视行业、广告行业的专业人士瑟瑟发抖,但是需要瑟瑟发抖的显然是教育行业。

  人类的学习机理虽然我们并没有全部搞清楚,但是生命进化过程中神经系统的漫长演化历史告诉我们,从感和应,到知和觉,就是人类学习进化的全部奥秘。而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人工智能演进史,正是经历了与人类神经系统演化完全相同的历程,只不过生命神经系统的自然演进花了40亿年时间,而人工智能达到觉悟的状态仅仅花了70年时间。技术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技术进化只会越来越快,无论是ChatGPT还是Sora,都仅仅是开始,以强大算力和算法支持的数字大脑,将在学习能力、学习范围和学习深度上远超人类,人类只有依靠人工智能一起协同学习,才是教育的出路。人类学习将进入超级学习阶段,教育的逻辑因此而改变。

  首先,重新定义知识,从知识到知与识。

  传统学习中知识是名词,知识是对现实世界和抽象世界的各种现象和逻辑关系的描述和解释,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实现知识的传递,实现人类文化的传承。但是,超级学习阶段的知识是动词,通过学习,要实现的是对世界的求知与认识的方法,知与识才是根本。学校教育沉浸在无穷无尽的信息洪流中,给孩子们提供了过度的知识与信息,就好比把农田全部浸泡在水里,种子就难以发芽一样,孩子们对于知识产生了钝化和厌倦。教育只有转向到让孩子们自己发现现象,自己组织信息,形成自己的知与识,才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必然选择。

  其次,重新定义学习,从工具到本能需要。

  传统教育中,学习实际上能实现两方面的功能,一是工具功能,通过学习使学习者掌握技能和谋生手段,比如学习外语是为了谋求翻译这个职业,学习计算机语言是为了谋求编程员这个职业,学习表演是为了谋求演员这个职业。另一个是价值功能,就是人能够通过学习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的认同和愉悦。人的工具化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来不断被强化的概念,而人工智能的本意是“能够替代人工的智能”,人工智能的出现就是破除人类自身工具化、解放人类的利器,使人自身的价值进一步突出。洗衣机、洗碗机、电饭煲解放了现代女性,使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女性。

  人工智能的未来,必将会取代所有以工具为目的的人类职业,包括翻译、程序员、演员、设计师、驾驶员等等,人类的生命意义将聚焦到健康生活、挑战极限、创造世界的方向上去。学习外国语是因为喜欢不同文明的文化,学习计算机语言是为了创造全新的数字世界,学习表演是因为能够体验不同的人生。实际上,一个人出生后,所有的情感和知识都是通过学习而来的,学习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础,学习从来是本能需要,只不过是因为教育把学习工具化了。

  第三,重新定义创造,从创造东西到创造体验。

  德国音乐家克劳德·斯塔德曼指出,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创造,而不是传授,音乐教育应该以创造为中心。实际上音乐存在三次创造,第一次是作曲家在作曲时的原始创造,第二次是演奏这首曲子时的表演创造,第三次是听众欣赏时的领悟创造,这三次创造意义不同,但都是真实的。但是人工智能通过学习拥有了创造的能力,过去人类创造音乐、电影、软件、建筑等东西,是以往人类创造最主要的领域,但是人工智能生成将在这方面越来越强大,通过科学的深度工具化,人类的价值将在第三次创造方面大放异彩创造体验将成为重点,这需要教育当中深度应用人工智能,使人的工具化由人工智能替代,进而构建人自身创造和发现的机会。

  世界充满了未知,也充满了挑战,人工智能作为强大的工具能让我们超越感知局限,创造更多的新体验。我们将听见黑猩猩和花朵开放的心路历程,破解意识形成中涌现的复杂,洞察暗物质、暗能量在宇宙中超乎想象的运行方式。Sora有小鸟在翔空中咏唱的意思,这个浅浅的人工智能咏唱,如果能够让所有教育者能够听懂,那么我们是否会对各种无谓的内卷释然并放下呢?

  AI技术不断进步发展,未来教育该走向何方?

  2月16日,OpenAI宣布推出全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Sora,再一次引起了中国整个科技行业的沸腾,Sora的诞生可能预示着一场革命已经到来。它不仅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一大飞跃,更是对现有教育体系的一次深刻挑战。

  Sora的创新之处在于:

  1、能够生成具有多个角色、特定类型动作和主题背景的复杂视频,时长可达到1分钟。

  2、可以在单个生成的视频中创建多个镜头,模拟复杂的摄像机运镜,同时准确地保持角色和视觉风格。

  3、最重要的是,它不仅理解用户在提示中要求的内容,还能自己理解这些事物在现实世界中的存在方式。OpenAI将这一能力称为“世界模型的雏形”。

  当我们站在这一技术革新的地平线上,不禁要问:

  Sora将如何重新定义教育的边界?它将如何影响教师的角色,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在AI新纪元中,教育将会呈现出怎样的面貌?

  本文整理了一些网络上对Sora的看法,均是一些对于教育界具有启发性的见解。

  01

  教育最迫切的是要尽快调整教育和人才的选拔模式

  在春节的氛围中,美国的AI领域接连放出了重磅消息。第一个是美国的 Gemini 1.5新版本发布,支持 100 万个Token。也就是说一次性输入超过 70万个单词的文本、3万行的代码、11个小时的音频,或者一个小时的视频,它就可以按照你的指示去干活儿。

  第二个是英伟达推出个人电脑的AI模型,以后不用再担心个人数据安全问题。

  第三个就是OpenAI 发布文本生成视频的大模型Sora,这个已经刷爆全网。去年的3月14日, OpenAI 正式推出GPT-4。这一年多以来,中国涌现出了200个大模型,上万家AI应用开发公司。但是我们与美国的AI差距并不像很多公司宣传的那样缩小了,相反这种差距更大了。甚至国内有一些大公司开发AI 产品,调用的都是美国的这几个巨头的API。

  就在今年年初, OpenAI正式修改了用户协议,取消了将AI应用于军事的限制。更值得关注的是,2月15日,OpenAI 公开宣布和微软配合,捕获并封禁了5个利用GPT的人工智能能力来进行威胁技术开发的国家附属团体,其中一个就来自中国。

  说实话,这次的AI革命如果我们不能胜出,后果真的不堪设想。因为AI技术影响的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会影响到我们所有的行业,它代表的是先进的生产力。

  中国在过去二三十年抓住了一个巨大的红利,就是互联网革命,因为当时互联网行业倡导开源和开放,再加上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们在别人的基础上完善了互联网生态,算是没有掉队。甚至在移动支付等领域有很多创新,但是底层技术一直受制于人,直到2019年才算有所突破。

  而这次AI革命,目前来看想继续“拿来主义”估计行不通。但是目前国内企业绝大多数依然想着在谷歌、微软、OpenAI的基础上开发应用,想复制当年的互联网模式。

  说实话,这次估计没有这样的机会。前几天山姆·奥特曼公开称将筹集 6- 7万亿美元用于大芯片计划。听到这个数字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不是没有睡醒?但很可能不是他没有睡醒,没睡醒的是我。

  美国最大的上市公司微软和苹果的市值相加刚刚超过6万亿美元,而英国 2023年的GDP才3.1万亿。由此可见,作为目前最了解AI的人,到底看到了什么才会有如此的雄心壮志?目前来看,AI 带来的科技革命是不可逆转的,尤其是一旦应用在科研和军事上,到时候就不是代差了,是真的会出现维度差,会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

  前几天英伟达CEO黄仁勋提到,需要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大模型。而目前来看,我们的差距不仅是技术上的,更多的是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上,以及整个社会中弥漫的功利化氛围。

  高校有一个制度叫非升即走,青年教师在合约期必须要完成考核指标,否则只能走人。中小学的这种情况其实更为严重。老师和学校的考核制度非常复杂,老师天天应付检查,哪有心思好好教书育人。

  说实话,如果再继续下去,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而且AI革命不像前几次工业革命,进化速度太快,不会再留几十年的时间让我们去调整和适应,如果不马上改变,未来堪忧。

  当然我也不同意网上有些人将之夸大为“被文明世界所抛弃”“人家不带我们玩儿了”等等,这些人可能是把技术领先等同于文明了。

  但是不管怎么讲,中华民族确实又一次到了历史的岔路口,这次的AI革命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02

  AI技术不断进步发展,未来教育该走向何方?

  美国的OpenAI趁着我们过春节,发布了一款AI模型Sora。我们从此开始很难再分清楚AI和现实的界限。那么,孩子们是不是可以不用学理科,不用学编程,只需要把语文学好就行了?

  作为家长,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回答会直接决定你的孩子未来是统治机器那个人,还是被机器统治的那个人。

  那在这之前,AI可以生成文本图片,但直接可以生成60秒的超长视频,可以一镜到底,这说明AI已经可以生成自己的世界模型,可以创建自己的世界。

  春节前我还在说,让大家带着孩子看看头号玩家,看一看那种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融合,结果春节还没过完,人家第一步就已迈过去。这是什么概念?

  你能第一眼确认这是现实视频还是AI视频吗?这不是最夸张的,最夸张的是这个视频的诞生只需要给机器一段文字指令。你没看错,不需要懂编程,也不需要敲代码,只需要会语文,能说出这么一段话就行。

  我之前说过,AI的发展方向是让普通人可以直接命令机器干活,所以一个孩子过去要寒窗苦读12年考一个一流大学,然后学习4年编程,在一线大厂工作两年之后,才能做得出这种视频,但现在还有意义吗?我们背的那些知识,刷的那些题还有意义吗?我们学理科、学编程还有意义吗?是不是大家以后学语文、学英语就可以了?

  答案是必须学理科、学编程,而且要学得更高级,同时得学好语文和英语。

  什么叫更高级?就是学理科、学编程要变换方法、变换内容,不再是过去 10年、20年那种方法和思路了,我们要想孩子未来是AI之上的人还是AI之下的人。

  比如,现在互联网和手机的发展程度,让我们普通人可以不会编程,也可以点外卖、刷视频、抢火车票,但我们这是在花钱,是互联网之下的人。那些做出互联网产品的人,才是互联网之上的人。

  AI是一样的,普通人现在可以说句话就生成自己想要的,但这些人不是AI 之上的人。而那些掌握AI的原理,制定AI的规则,发明AI,推动AI的人才是那些AI之上的人。

  学理科,学编程,就是要让孩子成为AI之上的人。但这样的“学”不能只是刷题、背公式、背定理、记代码,不能只是学习表面的理科和编程。学习任务其实要更高级,是要更深一层了解理科和编程背后的原理,学会他们是怎么制定AI规则的,这样才能成为AI之上的人,所以更要学理科、学编程,而且要更高级地学,更猛烈地学。

  03

  与其挣扎对抗,不如释放自己的无限潜能

  很多人是从消极的方面去思考问题,认为OpenAI发布的Sora会颠覆视频行业,颠覆世界,让很多人失去工作,比如灯光师、剪辑师、音响师等等。那应该怎么办?

  我想举一个例子:让猪不逃出猪圈,最好的办法是跟猪说猪圈外边有狼,这样即使你把有形的猪圈拿掉,这个猪也不会逃出猪圈。

  我们人有的时候并不比动物聪明多少,我们总是习惯于从负面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当你恐慌于人工智能会带来大量失业的时候,如果从反方向思考,会意识到Sora史无前例地让所有人都成为了导演。

  比如多年来在剧组里靠体力挣钱的人,突然发现有一天只需要通过对话就能把头脑里想象的这些内容生成视频,这便使他第一次有了做导演的机会,也第一次有了做导演的体验感,也第一次感觉到了这个世界的公平。

  所有人都有一个脑袋、一个身子、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大家站在同样一个起跑线上。如果我比你有创造力,我会跟AI对话,那我便能利用AI生成一个堪称电影大片级的视频。

  我一直认为AI会带来史无前例的公平,无论是教育公平,还是在工作当中其他方面的公平,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了一个强大的智能工具,而这个强大的智能工具在未来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

  科技让我们史无前例地实现了生产力解放,这最终拼的就是思想。当科技如同洪水一般到来的时候,它对你没有怜悯的,这就是现实世界。

  科技的进步就是让我们向外探索,让我们仰望星空,这是人跟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

  所以你从哪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决定的是你未来的人生,也决定了你孩子未来的人生。未来是比拼家长认知的时代,不是比拼孩子勤奋的时代,刷题已经没用了。

  来源:第一教育

  

责编:姜申涛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