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第一”与“第二十” —— 一对警营师徒的春节
··
这是李新龙第一个在岗值班的春节。去年8月的最后一天,李新龙成为了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东六路派出所的一名民警。
大年初三的早上,李新龙跟随着师父尚新华,一径来到熟悉的辖区商圈巡逻,停在流动、拥挤的街市,进入随处可见的“年”里。
周围常驻的商贩显然对尚新华很是熟稔。见师徒巡逻,手头上活计不停,只抬头打一眼便寻常般开口“过年也来这么早啊,我们前脚刚来,你们接着就到了。”听到人打招呼,尚新华的视线就寻过去,他的笑容宽厚熨帖,接着话茬,就把用电、用火等安全注意事项交待了个仔细。
与李新龙不同的是,已经从警二十年的尚新华几乎每个春节都是在岗位上度过的。如今,站在新一年的节点上向后观照,除了对徒弟李新龙尤感欣慰,他也体会到了“师父”这个新身份的含义。
师徒两人都自觉不善于表达,但在工作中却很投契,仿佛形成了某种互文。刚刚担当处警工作的李新龙不善表达,一开始总是师父替他“溜缝儿”,在他与报警人的交流间填平缺隙,把他的“言下之意”和“未尽之意”补充完整。
尚新华自有用心。最初,赖于熟读法条的惯性,李新龙自然地将“依法处置”看作解决纠纷的最终出口,而师父尚新华提醒他,指出错误行为并加以教育引导是必要的,但如果只是依照程序、法条来简单下达处置,就会忽略对深层矛盾的纠因化解。
“许多事情不是非此即彼的,依法处置是第一位的,但要兼顾情理,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
不论是普罗道理,还是具体而微的处事方法论,都是尚新华溯及既往得来的切身经验。流水不腐,年轻人来到所里,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不仅是旧辙添新迹,他也期待着他们多多思考,走出自己的道路。
在李新龙的眼里,师父是静水深潭,沉稳坚忍。年轻人不由自主地从师父的身上观照着自己,这些“后见之明”都被李新龙仔细地复盘收纳。
师父尚新华曾对他说过,警察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成长的置换方法是不断地与外界碰撞。李新龙觉得自己经历过一次碰撞,十二月那个令他印象深刻的雪夜,他记得所有的细节。
夜里十点多,师徒俩接到求助,一位独居老人因驾驶的四轮电车在路上断电,被阻滞在离家几公里外。当天路面太滑,拖绳派不上用场,对尚新华来说,这不是什么难以决断的事,在职能范围内,能够为群众协调处理的他从不犹疑,于是,师徒俩决定同力协契,一路将车子推回老人的住所。
他们就在风雪寒天里,深浅不一地行进着,腰间的装备扎得紧紧的,寒冷却总能找到突破口。汗没能积蓄,冷冽的空气就灌了进来,热量偃息在皮肤上,李新龙回想着,就不禁要打一个寒颤。
“实际上,那天越走我心里就越松快。”讲到这,李新龙停下来认真地想了一会,最后不得不申明言语的局限“很难形容,是之前在学校里没有过的感受。”明明耗尽了力气,却好像有种力量沉淀在了四肢百骸。
“与人打交道”是在力与力的碰撞、抵消中感受或轻或重的回弹,只有一遍遍的设身处地,置身事内才能理解这个参差多态的世界,进而体会到“何以为我”“何以为警”。
临近四点,对讲机传来呼叫,相距不远的商场中,一对焦急的父母与女儿失联。师徒两人立即赶到现场,在分析过商场提供的监控视频后,判断孩子仍在商场内部。最终经半小时的逐层寻找,女孩在影院附近被找到。悬着的心安定下来,师徒两人回应着道谢,像来时那样,再度抽身人群。
跨入新年之前,李新龙写了一篇从警心得体会,他写“干一天就要干好一天”。时日牵丝连蔓,生活滔滔不绝,日子要一天天的过,步子得一步步的迈,迎了新春,他们也算跋涉过了这个冬天。(王凯悦 周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