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衢·向未来丨打造“手造”特色街区 德州董子文化街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武红鹏 高志玟 德州报道

  一条不长的街区,集聚书画艺术、非遗文化、影视传媒、创意设计等文化及相关行业经营机构370余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含储备项目)8项, 拥有市级、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近20人……这里,就是德州人耳熟能详的董子文化街。2022年,在德州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董子文化街制定了《打造“德州手造”特色街区工作方案》,在集聚更多“手造”项目的同时,通过一系列的专业化运营措施,帮助手造项目市场化、产业化发展。3月17日,“新天衢·向未来”全国知名媒体德州天衢新区(开发区)行进式采访活动采访团一行走进董子文化街,在文化的气息中领略“德州手造”的魅力。

  “惊艳”,是采访团走进位于董子文化街美术馆一楼的“山东手造·德州有礼”董子文化街手造展示体验专区的第一感受。

  占地300余㎡展厅中,两侧满满当当地展示着漆画、鲁丝绣、彩贴绣、德州黑陶、陶瓷印章、民间传拓、德州年画、木刻刀笔书画、德州红绿彩修复、传统和香制作技艺等10余项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手造项目、近百件商品,鬼斧神工般的技艺呈现在一个个精美的物件上,让记者们啧啧称奇。

  “专区设置了体验区,现已成为展示董子文化街展示非遗、手造发展成绩的窗口和开展传承体验活动的重要平台,附近德开小学、太阳城小学、德州学院附属第一实验小学的近百名孩子们先后走进展厅开展研学体验活动。”负责人费志振介绍道。

  为促进非遗与旅游、非遗与教育的融合发展,董子文化街创新工作,将和香制作体验、金丝彩贴制作体验、手工竹木刻绘体验等近 10 项非遗体验纳入“董子文化街传统文化研学旅行”,在寒暑假多次举办中小学生研学活动,“董子文化街传统文化研学旅行”获山东省总工会、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等组织的“2021 第二届山东省研学旅行创新线路设计大赛”优秀奖。“德州市非遗手造特色街区”被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评选为“德州市2021年度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

  随后,记者团又先后走进德州黑陶、陶瓷印章、德州漆画等省市级非遗项目工作室。

  在德艺斋漆艺坊,德州漆画项目传承人姚向东介绍了漆画的独特之处。他说,传统漆器制作工艺所使用的天然生漆,即大漆,来源于漆树分泌的汁液,一棵树每年割漆七八次,仅能得到1斤生漆,有“百里千刀一斤漆”之说。

  “宣纸上作画是计白当黑,漆上作画则是计黑当白。国画落笔则画成,而漆画落笔只是开始。”姚向东告诉记者,漆画落笔后,还要经过堆漆、贴蛋壳、变涂、涂色漆、贴金银箔、罩光、研磨、推光等几十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重复数次,每次都要耐心打磨,打磨后需经过12个小时晾干,还要在荫房放置12个小时以上,才能开始下道工序。

  文化是城市最重要的软实力,董子文化街以董子文化为特色,以文化产业为主导,坚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统一发展,在全省打造“山东手造”的政策东风下,形成了文化内涵深厚、产业繁荣发展的“手造”特色街区,为满足市民文化需求、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提升城市品质作出积极的贡献。

责编:赫洋
审签:赫洋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