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AI企业:走出对话框,走向产业端
··
大众新闻记者 陈晓婉
从2022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到今年开年大模型千帆竞发,AI上半场已悄然开启两年多。海量企业加入AI赛道,大众也真切感受到了AI的存在。但这条路上,却鲜有成功的、实现盈利的商业模式。
“只靠大模型和用户聊天,并不能解决我们的大多数问题。”走访省内AI企业,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想要进一步释放AI的价值,必须要走出对话框,走向产业端。
当前,山东的AI企业正在用更客观的视角重新审视AI带来的机遇,从“拼参数”“卷模型”走向“找场景”“拓应用”,基于应用落地的AI下半场加快发展。
“别人炼大模型,我们炼优模型”
越来越多的模型企业将目光聚焦在小模型身上,模型的重心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云端智能算力,开始向端侧转移
3月,Euler(欧拉)轻量化大模型的模型备案刚刚通过,自然语义(青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架构师孙燕群,便迫不及待开启了新一阶段的工作——“数字生命计划”。
“通俗地理解,你可以像捏橡皮泥一样定制几款你的专属模型:可以培育一个翻版的自己,也可以培育出鲁迅式的文豪助手,还能训练出孙悟空式的创意大师。”孙燕群说。
这看似是一款与市面上的大模型并无二致的产品,其实不然。
孙燕群调研发现,最有价值的数据往往不能随意上网,但专业人员又需要AI的帮助。“别人炼大模型,我们炼优模型。很多场景下,小模型比大模型更具性价比。”精准锁定用户需求后,孙燕群就明确了自家模型的市场定位:不仅能在单台笔记本电脑上跑起来,还要实现使用者本地训练、推理、使用。
在笔记本上训练并使用,这决定了沿用市面上常见的千亿级参数大模型的技术路线行不通。自然语义团队是全球领先的自然语言处理核心算法供应商,凭借HanLP算法项目早已名声在外。经过技术攻关,Euler模型2023年12月对外首秀,可依据用户需求生成私有模型,支持离网环境下的推理与微调,可提供专属、私密的AI赋能服务。
不仅是自然语义,越来越多的模型企业将目光聚焦在小模型身上。模型的重心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云端智能算力,开始向端侧转移。
从省内各地的大模型发展情况看,AI企业们也发现了细分赛道的商机,在垂直领域的行业大模型等多有发力,2024年新增浪潮知业、卡奥斯天智等8个大模型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目前,全省通过第三方机构测评的大模型产品达到176个,其中基础级大模型10个、行业级大模型115个、场景级大模型51个,产业、政务、民生领域大模型产品占比分别达64.4%、12.7%、17.3%。
让AI从键盘走向车间
具身智能被看作AI的下一个浪潮——通过将AI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让它们能够像人一样与物理世界产生交互。这其中,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集大成者
曾经的AI像一个被困在对话框里的专家,只能通过文字与人们沟通。而社会更需要的AI助手,不仅会理解、分析问题,更能反馈和行动。因此,具身智能被看作AI的下一个浪潮——通过将AI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让它们能够像人一样与物理世界产生交互。这其中,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集大成者。
在乐聚智家(青岛)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人形机器人“夸父”。它身高166厘米,体重约45公斤,是国内首款可跳跃、可适应多地形行走的开源鸿蒙人形机器人。在企业展厅里,它已经可以很好胜任导览讲解的工作。
当前,制造业企业不同程度面临招工难、工人流动性强的问题。“这就是机器人的市场:做人不愿意做的、枯燥的、繁重的、重复性的工作。”乐聚智家(青岛)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梁佳说。
2024年,乐聚机器人与华为云达成合作,“夸父”人形机器人搭载盘古大模型,在工业、家庭场景中展开测试与场景验证,并与海尔联合展出国内首款家庭服务机器人。目前,“夸父”人形机器人已适配多种大模型,具备多场景完成多任务的能力。
“人形机器人能否真正爆发,关键是看能否真正进入场景产生可量化价值。”梁佳说,为此,乐聚机器人推动“人形机器人+”开放生态平台生态伙伴计划,与一汽、蔚来、北汽等企业合作,探索人形机器人在工厂生产中的应用创新。
根据梁佳的判断,2026年到2028年,人形机器人的工业应用场景会逐步爆发,最终目标是进入家庭服务领域。目前,乐聚机器人与海尔、海信、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企业达成合作,围绕老人陪护、日常家务、社交互动等典型家庭场景开展技术攻关,共探人形机器人在家庭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山东AI产业发展优势和机遇在哪?
山东是制造业大省,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这为人工智能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同时,山东省数据资源规模大,行业知识语料沉淀多
业内将科技浪潮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是底层技术的发展,下半场是各类商业模式的创新。前沿技术要体现其价值,需要将技术和各行各业的需求融合。
事实上,各行各业也都在期待AI这把“剪刀”重塑产业格局,让传统行业长出翅膀,让新兴产业突飞猛进。
比如在医疗健康领域,基层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超声医生少,且基层医疗机构超声医生水平参差不齐。小济(山东)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人工智能超声乳腺癌筛查机器人——“小济医生”的出现,有力缓解了这一痛点。“上岗前,‘小济医生’拥有超过1000万超大规模超声数据的训练,操作门槛低,具有医疗资质的医疗工作人员培训后即可上岗操作。从数据的抓取、分析判断到最后结果的得出,都是由AI自主完成的。”小济(山东)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延辉介绍。自2022年起,“小济医生”已在山东、广东、安徽、内蒙古等地完成50余万人次乳腺癌筛查。
传统电子消费领域,AI的深度应用也在打破边界,催生更多创新产品与商业模式。智能手机、智能电脑、智能汽车、智能家电等数量庞大的终端,直接影响着大众的体验。
山东是制造业大省,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这为人工智能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同时,山东省数据资源规模大,行业知识语料沉淀多,自获批济南—青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以来,人工智能产业呈现“以应用促创新、以产业带应用”的鲜明发展特征。这既是山东AI产业发展的优势所在,也是实现存量产业升级的机遇。
今年,山东提出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不断拓展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新空间。其中在需求端,将围绕工业制造等领域,实施标杆场景工程,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同时积极发展消费应用,推动智能终端走进千家万户。
(大众新闻记者 陈晓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