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创新实践案例⑱|滨州市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和“康复器具租赁”双试点融合 实现“三方共赢”
··
大众网记者 邢镇 张倩 滨州报道
滨州市作为全国49个国家级长护险试点城市之一,为进一步改善居家护理人员的护理条件和水平,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度和获得感,市医保局充分调研、科学测算,省内率先将康复器具租赁纳入职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和“康复器具租赁”双试点融合,切实解决康复辅助器具价格高“买不起”、使用周期短“不想买”、产品渠道少“买不到”的问题。采取以租代购、长护补贴、上门服务模式,在有效推动企业发展需求和群众护理需求互融互助的基础上,减少了医保基金支出,实现失能群众、健康产业、医保基金“三方共赢”。此项目为滨州市在全省的首创试点,受到高度关注。
长期护理保险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国家政策落地效果,深刻影响全民健康的成色。滨州市2017年底探索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工作,2020年已实现全市职工长护险全覆盖,成为全国49个国家级长护险试点城市之一。
充分调研,把准政策定位。滨州市医保局在前期开展走访调研的基础上,联合市卫健委、民政局出台了《滨州市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康复辅助器具租赁工作试点方案》(滨医保发〔2022〕14号)。文件明确医保部门负责制定康复器具租赁方案,卫健部门负责推动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民政部门负责监督规范租赁定点服务机构。按照保障基本、费用共担、合理定价的原则,对居家护理人员康复辅助器具租赁费用实行限额管理,租赁费用日限额20元,限额之内的费用由长护险基金和租用人按7:3的比例分担。康复辅助器具租赁费包含配送安装、使用指导、维护保养、回收消毒等服务费用。定点租赁机构不得另行收取其他费用。让符合条件的护理对象支付较低的费用,就能享受到安全可靠、便捷适用产品和服务,确保把钱花在刀刃上。
结合实际,精准编制目录。参照《康复辅助器具分类与术语》国家标准(GB/T 16432—2016/),结合滨州市康复辅助器具市场情况,多次邀请医疗康复专家、企业厂商、失能人员家属代表等召开专题座谈会,按照康养必需、保障基本、安全环保的原则,编制了《滨州市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目录》,将个人移动辅助器具(如爬楼机、动力轮椅车、移动移步机等)、个人生活自理和防护辅助器具(如穿着式身体防护器具、如厕防护器具、清洗沐浴辅助器具等)、护理床(含防褥疮垫、高分子床垫等)等3主类24支类康复辅助器具纳入租赁目录范围,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满足服务对象多样化康养需求。
公开招标,优化服务流程。通过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采取竞争性磋商的政府采购形式,对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的供应商进行严格的筛选和审核,从经营资质的合法性、服务能力的专业性,以及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了严格的筛查和把关,最终确定山东欣悦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为滨州市长护险康复器具租赁的服务机构。并在此基础上启动二次议价,最大限度降低失能人员家庭负担。经过多方谈判沟通,将康复辅助器具租赁价格压缩到合理水平,通过市场利润的适当降低和长护保险补贴兜底,大幅提升群众接受程度。以电动护理床为例,该器具的零售价为12500元,经议价协商后,租赁价格定为600元/月(含上门安装、指导、维修、清洗等所有费用),长护险支出420元/月,个人仅需负担180元/月。及时指导定点租赁机构设计了租赁申请、资格审核、适配评估、签署协议、配送安装、使用回访、器具回收等一整套服务流程,专门开发了“辅助器具精准适配平台”APP。组织开展了租赁政策和服务流程培训,市县两级经办服务人员做到了主动服务、精准服务、跟踪服务,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实施。
提升了失能人员的生活质量。该项工作自开展以来共有754名失能群众租赁到适宜的器具1628件,为失能人员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例如,原本因行动不便而无法出门的失能人员,现在可借助电动爬楼机、轮椅车等设备,能够重新走出家门;护理床、床垫等器具能有效防止褥疮发生,减少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降低了失能人员的经济负担。对于许多家庭来说,购买康复辅助器具可能意味着一笔不小的开销,而租赁服务可以减少经济开支,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压力。
促进了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随着租赁服务的普及和需求的增长,这不仅有助于推动相关产业的创新和发展,还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据统计,由该项工作逐步形成了生产、销售、配送、租赁一条龙产业,引导13家企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