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山医院产科主任严倩
严倩为准妈妈测量胎心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栾秀玲 潘晶 烟台报道
在医院的众多科室中,产科是特殊的一个。不同于其他病房里充斥的担忧、焦虑情绪,这里总是洋溢着期待与喜悦。作为新生命降临的第一站,也是爱与希望的起点,产科总被人们赋予了爱的光环。作为烟台市烟台山医院产科的“当家人”,严倩更是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无数家庭的信赖与感激,成为无数准妈妈心里的“定海神针”。
1997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严倩正式从一名医学生的身份转变为一名医生。“刚工作的时候,在内外妇儿等科室转科的时候,当时医院妇产科的老主任觉得我很适合干妇产科,就这样把我留在了科里。”严倩告诉记者,相比较于内科,她更倾向于手术科室,所以当妇产科主任抛出橄榄枝时,她毫不犹豫地就接下了。
2009年,烟台市妇幼保健院整建制并入烟台山医院,为了妇产科的精细化发展,烟台山医院计划将妇科和产科分开。“那时候我从事妇产工作已经16年了,而且刚刚去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回来,感觉学了一身的‘武艺’想回来大展身手,没想到却需要在妇科和产科之间做抉择。”严倩说,虽然也很舍不得妇科,但领导的期望、同事的信任,让她担下了产科发展的重任,也开启了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职业生涯新篇章。
“在2010年前后,我们医院的年分娩量大概只有1000左右。分科以后,我和同事们专注于产科本身,从一个病区到后来三个病区,再到现在三个院区的产科,顶峰时期分娩量有6000多。即使近几年生育率下降,我们的年分娩量也接近5000。”严倩自豪地告诉记者,分娩量的提升不仅意味着产科的飞速发展,也从侧面反映了产科人的工作强度。
“金眼科,银外科,累死累活妇产科”,这句话带着调侃的成分,却也是妇产科医生的真实写照。不同于一些可择期手术和治疗的疾病,分娩存在太大的不确定性,没有人可以规划孕妇何时“发动”、何时临产,这也就意味着产科医生需要24小时待命,时刻准备着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一个电话就往科里赶,无论是半夜还是节假日,我们的计划随时可能会被打乱,每天都处在一个高张力的状态。”严倩告诉记者,有一年中秋节,她白天在门诊,下班已经挺晚的了,本想抽空去看一场电影,但她刚刚走进电影院,电话就响了。“一名产妇出现了产后大出血,用了所有保守治疗的方法,但子宫就是不收缩,值班医生没办法了紧急给我打电话,这时候哪还顾得上电影,我赶紧打车回医院,查看了情况以后为她紧急做了子宫切除术。”严倩说,这很符合产科的特征:前一秒风平浪静,后一刻惊涛骇浪。
在世人眼里,产科是欢乐、祥和的,是全医院喜事最多的地方。但在严倩看来,产科却是一个大悲大喜的舞台,因为每名产妇背后都关乎两条生命,连接一大家子的悲欢。“人们都觉得怀胎十月,一朝分娩,来医院生孩子是喜事,心理上没办法接受任何意外的发生。但其实怀孕和分娩是两件事,即使孕期在医生的管理下没有任何异常,也不代表分娩过程中不会出现意外。”严倩说,在分娩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发生各种意外,这就十分考验团队的应急能力,而在十多年的发展中,烟台山医院产科也锻造了一支“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队伍,尽管全是女同事,但巾帼不让须眉。
7月初的一个晚上,凌晨三点多,严倩的电话响了,一名产妇发生了羊水栓塞,产妇在短短几分钟内就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值班医生第一时间给严倩打了电话。“任何时间只要是科里给我打电话,三声之内我必会接起。值班医生简单给我说了情况以后,我跳起来穿上衣服、拿起包就往外冲。”回忆起那天的抢救,严倩依然觉得历历在目。在往医院赶的同时,她给科里的另外两名医生打了电话,大家都一口应下就往科里赶,等她到达医院的时候,已经有五六名医护人员到位了。
“夜间的值班医生不像白天那么多,但在我们科里,病情就是命令,大家组队的时间特别快。”严倩说,科里组队完毕后,她们迅速与ICU、麻醉科等科室联合,开展了生死时速大营救。在全院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母子平安。“在这么好的结局里,最重要的是人的环节,我们这支团队还是很有凝聚力的,大家心往一处想,凝聚力很强。”严倩骄傲地说,有这样的团队做支撑,她相信烟台山医院产科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一定是能够做强、做好的。
生活中的严倩随和、开朗、爱笑,但工作起来的她看起来却有点“高冷”。“我认为诊疗是一个严肃的事,患者来找我是要解决问题的,所以我在门诊的时候都是言简意赅,用最凝练、最易懂的语言给出我的判断。”严倩告诉记者,有的新接诊孕妇会有点不习惯她雷厉风行的作风,但时间久了以后,患者也高度认可她直击要害的方式。
从医28年,严倩坦言自己从未后悔过,觉得当医生是一件成就感满满的事。“当医生很辛苦,但每天都能迎接新生命的到来,能被人信任,能守护这么多生命,我觉得很快乐很幸福。”严倩说。
APP打开010:55
APP打开013:57
APP打开014:10
APP打开014:25
APP打开056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