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农业·沂蒙好例|沂水县:巧用“种养”循环,“犇”向共富路

··

  大众网记者 孙贵坤 何孝强 卞旭 赵国清 欧瑞璋 临沂报道

  秋风吹落最后一茬夏桃,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林家官庄村宏昆家庭农场内,260亩桃林落下丰收的帷幕,而4栋牛舍里800头毛色光亮、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牛正在通风棚下交头接耳,悠哉地哞叫。

  桃林艳阳下,农场主耿方强正在小院里忙着晾晒玉米、豆粕,准备自制他的“秘方”牛饲料。这个秘方正是相比普通养牛大幅增收的“致富经”。

  大众网记者和耿方强一起算了一笔经济账。“我们每年收集镇里将近3万亩玉米、花生、小麦、地瓜等农作物秸秆,生产青贮、黄储饲料,每年可以节省80多万元牛饲料,又可为周围农户增加每亩150余元秸秆收入。”

  除了地里的废弃秸秆,牛棚里的牛粪也是宝。平时爱琢磨、好研究的耿方强投建了2条有机肥生产线,利用接种复合微生物发酵菌剂技术将养殖产生的牛粪用来生产优质的农作物化肥,同时消纳全镇30余家规模养殖场近6万吨禽畜粪便,年产有机粪肥1.5万吨。

  变废为宝、循环利用,耿方强不仅节省了40 多万元桃林施肥费用,还按照每吨50元左右的净利润售卖,将自产的有机肥外销到了海南、寿光及其他周边市县,额外可增收近80万元。

  省一笔又赚一笔。一正一负的“加减账”让耿方强的种养农场效益颇丰。相比普通种养,这种绿色养殖肉牛病害少,出栏的肉质鲜红紧实,比普通养殖的肉价每斤贵5块左右,让原本肉牛市场低迷,养牛赚钱难的问题迎刃而解。2023年,农场实现销售收入2300余万元,利润260余万元。

  此外,不打药、施有机肥种出的桃子品质优良,果甜味美,所产黄桃在临沂桃王大赛中荣获“桃皇后”奖,每斤批发比市场价贵2毛钱,按照亩产8000多斤来算,比平常多赚25.6余万元。

  “四十里堡镇以宏昆家庭农场为中心,形成了集原料统一收集、统一处理,粪肥统一配送的镇域‘畜-肥-果(粮)’农业中循环模式,带动全镇肉牛养殖得到了空前发展。”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党委委员、政府副镇长、二级主任科员李风亮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全镇存栏量超过300头的肉牛养殖户共17户,超过50头的肉牛养殖户达60余家,形成强大的“雁阵”效应。截至目前,四十里堡镇肉牛存栏量1.5万头,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全镇肉牛养殖产业实现了“鸿雁”领航,“雁阵”齐飞的局面,为乡村产业振兴增添了力量。

  “近年来,沂水县坚持‘1+3+6+N’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全面推动循环经济工作持续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通过编订《沂水县农业循环经济工作发展规划》,以高标准农田、国家绿色种养循环试点等项目为引领,分东、西、北多线全域推进发展,培育建设了198家循环农业应用场景。2024年,在我县成功召开了全市循环农业现场推进会,开展县乡两级观摩交流60次,组织专家服务团30个,提供技术服务353次。”沂水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乡村振兴局局长李玉涛介绍说,接下来,沂水县将继续培育建设循环农业应用场景,计划三年内,在全县打造提升300处农业循环经济典型应用场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稳定在56%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确保全县循环农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责编:魏振彬
审签:邓梦娇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