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高站位 坚持高标准 2023年全省公安经侦部门工作成果显著
··
2023年以来,全省公安经侦部门在省厅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公安机关服务保障重大项目十二条措施》,坚持创新服务举措、强化风险化解、严打侵企犯罪,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更强力度、更实举措,助力重大项目高效建设、助推重点企业健康发展。
坚持顶层设计,共画护航发展“同心圆”
各级经侦部门提高政治站位,转变思想观念,始终坚持“经济发展到哪里,公安经侦就护航保障到哪里”的理念,主动叫响“党委政府抓经济、公安经侦部门拼服务”的强劲口号,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将服务保障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与经侦部门的主责主业同研究、共部署、齐推动,与经侦领域的当前任务、既定目标和本地实际相结合,与防范行业性、系统性经济金融风险一并统筹谋划、一同组织部署、一体推进落实,着力打造经侦部门助企护企惠企便企闪亮“名片”。
经侦总队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全省经侦部门服务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跟进指导协调各地经侦部门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健全组织机构,压实帮包责任。日照市、县两级经侦部门紧扣重点项目建设发展所需,建立完善重点项目包联服务机制,选取2023年全市续建、新开工的57个省级重点项目(其中省重大项目27个、省优选项目30个),成立经侦部门服务重点项目领导小组,建立“一项目一专班”包保机制,构建“局领导班子包联服务、警种部门定向服务、属地派出所挂钩服务”的三级工作体系。德州经侦部门成立护企助企工作专班,研究出台经侦部门联系服务企业“1+2+5+N”新型工作机制,被《人民公安报》深度报道。
各地市经侦支队要延伸工作触角,织密服务网络。其中,济南经侦支队创新打造“红旗飘扬·经侦砺剑”党建品牌,按照“党委共建、支部联建”两级警企党建联盟模式,与浪潮集团、小鸭集团等16家重点企业签订共建协议,与小鸭冷链公司等30个党支部建立联建关系,奏响护航高质量发展“大合唱”。泰安经侦支队牵头联合市工商联、市律协、泰山商会等部门创新搭建涉企风险预警服务平台,设置“7天+24小时”经侦顾问团,搭建警企互动直通车,为全市166家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提供全天候咨询、控告、协调等法律服务。潍坊经侦支队带头,市县一体联动,积极推动在昌大、天瑞重工、歌尔、得利斯等19家重点企业设立驻企“经侦服务工作站”,与56家企业签订警企共建协议,形成了“服务重点、辐射周边”的网格化地图。聊城经侦部门认真落实“项目警官”负责制,188名经侦民警结对联系企业106家、省级重大项目37个、市级重点项目100个,通过助企纾困、项目帮办、春风暖企等行动,及时掌握项目推进、企业发展、经营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滨州经侦支队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分别与滨化集团、亚光毛巾等5家企业党组织建立“服务高质量发展、助力成就企业家梦想”党建共建“助梦”联系点,签订工作机制备忘录,提供“点对点”直达式助企服务。
坚持预感预警,勇当经济发展“打更人”
2023年,全省经侦部门逐企(项)建档,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坚持对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坚持常态定期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电话微信沟通等,按照“一企(项)一档”要求,建立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基础台账,实现对企业(项目)的“精准画像”。健全完善涵盖经济违法犯罪信息交流、警企联席会议、部门联合行动等在内的经济犯罪早期预警防控协作机制,有效提高源头发现和控制犯罪的能力。其中,东营经侦部门着力打造“线上平台+线下宣传”平台,为重点企业设定专属特征标签,采用图文、视频等直观方式,为企业量身打造个性化服务信息套餐,实现了政策咨询、办事提醒、通知公告、业务警示等个性化政策信息的精准推送,推动了各项便企服务措施落地落实。
此外,各地经侦部门精准排查,超前化解外部风险,坚持“防风险就是谋发展”理念,依托经侦数据化情报导侦平台,依法依规做好招商引资、经营合作对象背景核查服务,对企业投融资、招投标、签订重大合同等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有效提升项目安全系数。龙口经侦民警到辖区某重点企业走访时,发现项目交易对手有合同诈骗犯罪前科,随即向该企业发出风险提示,该企业经慎重考虑及时终止了项目,避免了潜在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济南经侦部门成立16支“经侦服务工作队”,围绕重大项目建设立项、开工、投产等关键环节,帮助重点企业“排雷清障”,通过研究分析发现浪潮集团在某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多处疑点和风险点,及时发出预警,帮助浪潮集团成功规避了重大经济犯罪风险,确保了项目顺利推进。烟台经侦部门推进多维数据支撑下对区域风险感知和对个体风险穿透分析,抓住企业经济往来中“人”和“项目”两个中心点,精心打造“人力洞察”和“企业DNA测序”两个应用模块,对全市537个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进行涉众风险多维透视体检,做到了精准锁定、重点干预、超前预警、有效排雷。
年内,各级经侦部门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送法进工地活动,通过送法上门,挤压企业内部违法犯罪空间。各部门既注重运用传统宣教方法,展出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单页,又顺应时代发展,创作防范经济犯罪原创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等宣传作品,依托微信、网络、报纸、广播等全媒体渠道广为宣传发布。同时,紧盯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高级管理人员这一关键群体,开办合规经营专题讲座,以案释法,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日常办案中发现的涉事企业在用人、管财、监事、采购等制度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及隐性漏洞,从经侦专业角度靶向帮助查堵管理漏洞,提升预防治理水平。东营分局经侦部门在办理辖区重点企业---某控股集团员工经济犯罪案中,帮助该集团构建了一系列现代化管理制度,有效杜绝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跑冒滴漏”问题,仅该集团旗下物流公司一家单位就藉此节约经营成本2000余万元,整个集团节约经营成本达上亿元,该集团专门为此专程到东营市局递交了感谢信。
坚持以“打”开路,筑牢社会稳定“压舱石”
2023年以来,全省经侦部门始终保持对涉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犯罪活动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危害经济发展环境、影响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危害企业和企业家安全各类经济犯罪活动。
建立健全重大涉企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对涉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警情,开通“报案直通车”,开辟“报案绿色通道”,迅即响应,快速受理,特事特办,快侦快破,最大程度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市场主体合法权益。5月,桓台县某重点企业反映公司部分招投标业务存在异常,疑似人为操纵,桓台县经侦部门当即启动快速办理机制,当天受理立案,当月即抓获犯罪嫌疑人10名,为该重点企业挽损6000余万元,赢得该企业高度称赞。7月,泰安市局泰山分局经侦大队接到涉市重点项目“鲁能智能输变电制造基地”高管涉嫌职务侵占报案后,当日立案及采取强制措施,迅速查清犯罪事实并移诉,受到相关领导批示表扬。
建立健全重大涉企案件专案专办、挂牌督办机制。积极组织开展“鲁剑2023”1号打击侵企经济犯罪专项行动,对打着重大项目旗号进行非法集资、传销等犯罪行为,对直接侵害重点企业合法权益的合同诈骗、职务侵占、挪用资金、串通投标等犯罪活动,有效整合办案力量、办案资源、办案手段,实行专案专办、挂牌督办、全程跟踪、实时问效。济南市某国有企业在项目建设中,被上下游公司联合串通诈骗,面临巨额经济损失。济南经侦部门抽调市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集中力量破获该案,成功挽损7900万元,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刘强对本案予以批示肯定。潍坊歌尔股份有限公司系潍坊市重点民营企业,该公司举报其多名员工涉嫌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潍坊经侦支队会同高新分局经侦大队,历时10个月、转战10余省市,对该公司上下游70余家供应商进行彻查,成功破获该案,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20余人,逮捕3人,为企业挽损3000余万元。日照经侦支队会同五莲县局经侦大队成功侦办了知名企业五征集团被虚假诉讼案,涉案价值近3000万元。青岛经侦部门成功破获全省首起利用网络损害企业商誉案件——海信集团被损害商业信誉案,抓获从组织策划到网络水军等不同角色犯罪嫌疑人32人,该案涉及区域广、犯罪链条长,是目前司法实践中少有的实现对损害商誉犯罪进行全链条打击的案件,青岛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程德智给予高度评价,山东省检察院将本案列为全国审判指导案件重点推荐对象。
建立健全重大涉企案件统筹推进机制。全省经侦部门统筹推进商贸、金融、涉税多领域经济犯罪打击专项行动,持续强化组织领导传销、非法集资等复杂经济犯罪高压严打态势。以“大防范、大处置”的思维,调动一切内部和社会资源,建立信息共享、执法衔接、案件通报、执法协作等“绿色通道”,力克积案、严打现行、深挖犯罪,形成打击处置经济犯罪最大合力。依托“云端”主战模式,持续推进大数据整合,紧盯线索,集中研判、主动进攻,实现了从打击单一环节向多个犯罪链条横向扩展,从局部个案向集群战役纵向延伸,从战术打击向战略打击高阶升华。
坚持柔性执法,搭建优商厚商“连心桥”
2023年以来,全省经侦部门加强自查自纠,加强涉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案件执法指导,围绕实践中易发生的有案不受、该立不立以及违规插手经济纠纷、违规“查扣冻”等执法突出问题,建立常态化执法巡查纠错机制。各级经侦部门结合省厅执法“双清”专项行动,大力推动涉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挂案”清理,着力解决办案超期、久挂不办、久拖不决等执法不作为、慢作为问题,有效降低长期“挂案”对企业正常经营造成的实质影响,积极为涉案企业“松绑”“解套”“减压”。研究出台经侦部门“亲清”警企关系负面清单,进一步明确经侦民警与企业交往中的底线红线和纪律要求,努力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警企关系。
同时,通过严格、依法、规范适用羁押性强制措施,对重点企业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高管、技术业务骨干等采取人身强制措施前开展动态评估,会同法制部门提前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坚持宽严相济、认罪认罚从宽政策,依法审慎适用羁押性强制措施。对确有必要采取强制措施的重点企业经营者,在企业遇有重大经营决策及困难时,在不妨碍侦查工作的前提下,允许其在公安机关的监督下,进行一定的经营管理行为。严格区分重点企业家个人财产和企业法人财产,依法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性措施。对企业经营性涉案财物,确有必要采取强制措施的,少用死封,多用活封,在不影响侦查工作的前提下,允许企业继续合理使用,并采取必要的保值保管措施,审慎包容,积极提升执法温度。
严格依法规范外省经侦部门来鲁协查办案有关制度,既坚持原则、坚决配合,积极维护执法规范性、严肃性,又灵活机动、主动沟通,积极维护保障本地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合法权益。2023年5月,东明县某重点化工企业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被外省公安机关立案调查。该化工企业拥有职工1200多人,年产值23.86亿元,刚刚经历破产重整、进入平稳发展轨道,一旦启动刑事强制手段,该企业必然陷入停工停产困境,进而引发大批职工失业、债权人群起讨债等不稳定因素。东明经侦大队深入研究案情,多次主动赴外省对接办案单位,说明情况,争取支持,最终使该企业设备免于被查封,部分账号免于被冻结,企业生产得以为续,社会大局得以稳定。
公安经侦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2024年,全省公安经侦部门将强化政治引领,坚持守正创新,立足高站位,坚持高标准,认真履职尽责,积极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经侦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