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德州丨一辆车子、一个“搭子”、一生坚持 八旬德州老人“走遍中国”寻找自己的“诗和远方”
··
编者按:德州,鲁北大地上的璀璨明珠。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黄河与大运河在这里“牵手”,京津冀、环渤海等四大经济区在这里交汇。从中华民族的伟大先祖大禹,到春秋时期的齐国名相晏婴;从汉代大儒董仲舒到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众多先贤在这里留下足迹,也将“厚德、包容、创新、图强”的城市精神注入了德州人的灵魂。在德州,有很多人始终用见义勇为、拾金不昧、扶危济困、自强不息的善心义举,给这座城市带来最长情的抚慰与心安。2月10日起,大众网德州频道改版推出《点赞德州》栏目,大众网记者将深入德州的大街小巷,去发现、记录我们身边的凡人善举、小城大爱,展现这座“大德之州”的魅力与风采。
大众网记者 武红鹏 高志玟 德州报道
你有没有想过,八十岁的你在做什么?是每天饭后散散步,是看着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还是坐在沙发上回忆着一生呢?
在德州市武城县有一位老人,他在自己退休后的20年里,向着心中的“诗和远方”先后骑自行车走遍山东所有地市,游遍北方10省市和南方16省市,乘车游遍西部6个省、自治区。在他80岁之际,除了港澳台之外,他完成了自己“走遍中国”的梦想。
他叫王桂林,曾是武城邮电局的一名职工,1996年退休,1999年他迈出了“走遍中国”的第一步。
“1997年香港回归时,我在电视上看到有人不远万里,周游各省市以表庆祝,把爱国热情带到了全国各地。当时感觉热血沸腾,因为自己本身喜欢运动,就很想亲自试一试。”初见王桂林时,老人精神矍铄,或许是常运动的缘故,已经83岁的他除了脸上的皱纹和满头的白发,在言谈举止各方面几乎看不到岁月的痕迹。提及为何会萌生“走遍中国”这个想法,老人直言不讳道。
一辆车子,走遍祖国大好河山
在退休之前,他几乎没有出过远门。于是,已经退休了的王桂林开始为自己的第一次“旅程”做准备。
除了每日的锻炼,他开始训练自己长时间骑车、步行。到德城区探寻美食、到陵县参观景点、到老家济南探亲、到郑口找朋友叙旧……骑行的路程一次比一次远,“圆梦”的信心一次比一次足。1999年春暖花开时,王桂林骑着自行车启程了。
他给第一次旅程定了一个主题:迎澳门回归、新中国成立50年大庆,99齐鲁千里行。一路骑行,晓行夜宿,他从德州到聊城,再去胶东半岛,然后一路返回淄博、潍坊、济南,历时65天走遍当时的山东17地市,全程2500公里。
“刚开始,一辆‘永久牌’自行车陪我走遍了齐鲁大地和祖国的北方地区。因为南方山地较多,我后来又买了辆山地车,这辆车子就捐给了县文化馆。”王桂林说。
如果说老人的第一次旅程多少有些“跟风”的意味,那他之后的旅程却是实实在在地承载着“使命”。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2004年,许巍一曲《曾经的你》连续红遍大江南北多年,而王桂林的第二段旅程也在这曲歌声和正热的奥运氛围中启程了。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王桂林与全国人民一样激动万分,而激动的同时,他也决定用自己的毅力和行动去支持奥运,弘扬奥运精神。2007年,王桂林第二次骑上了他的绿色自行车,向祖国的北方出发。这一次,他走遍中国北方10省市,游遍126个城市,7500公里,历时6个月。
2012年,王桂林又开启了他的第三段旅程,这次的主题是“低碳行动,骑行中国”。这一次,他买了一辆山地车,车把上插着写着“低碳行动,骑行中国”标语的旗子,车前悬挂着全国地图,地图下写着“历史名城,运河明珠,弦歌古郡,状元之乡;中国太阳城:山东德州”的字眼。这样,他把低碳理念带到了沿途经过的我国南方16个省市的264个城市,历时13个月完成了全程15000公里的旅程。
2018年,时年已经79岁的王桂林准备继续踏上“圆梦之旅”,填补自己“走遍中国”这个梦想的最后一块拼图。由于体力不允许再骑车前往西部这等高寒之地,所以他一路硬皮火车,历时8个月,走遍中国西北的6省、自治区,共70个县市。2019年1月15日,王桂林返回德州,至此他已经走遍了除港澳台之外祖国的所有地方。
一个“搭子”,装载着旅程的“纪念章”
王桂林曾经是邮递员,自行车后座上的邮包“搭子”是工作的标配。而在这几段旅程中,“搭子”也成了他的“必需品”。
“搭子”一边装着他的雨具和衣服,一边装的是当次旅程所需要的资料、地图等物资,而这些满是回忆的“物件”,如今都成为王桂林的“纪念章”,陈列在老人在家中精心设计的书房里。
“每到一个地市,一个是到当地老龄办或当时的老干部局盖章,那是自己足迹的见证。一个就是给家人打电话。”王桂林说,从第一次旅程的到处找电话亭打电话,到后来慢慢换上了小灵通、手机,再到最后一次出行打个微信视频,他在旅途中也感受到了时代的变化。同时,他将沿途的祖国风光、风土人情、所见所闻写进了日记里,也将一幅幅纪念照片留在了相册中,这是他一路走来的“见证”。
在书房里,记者看到了他整理后张贴在墙上的他四段旅程留下的“痕迹”:到各地相关部门“打卡”的印章、精心绘制的路线图、骑行时携带的旗帜标志等等。在墙根下,他将每段旅程中记下的日记、前期准备的行程策划、县有关部门开具的介绍信等资料分别按旅程整理成四个手提包,照片也按照旅程分成了四个相册。何时喝了酒,哪天生了病,今天住在哪,花了多少钱……翻看这些“记忆”,王桂林20年来的所见所闻都历历在目。
“要说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生病、下雨、风餐露宿、车子坏掉等困难都是家常便饭。”王桂林告诉记者,让他记忆最深刻的是第三次骑行途经广西时,由于看错了地图走错了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得露宿在大路边,“那天恰好是八月十五中秋夜,尽管是露宿在野外,但在电话里还是对家人说了‘我很好’。”王桂林说。
一生坚持,换来人生不悔
人到老年,最后悔的不是做过的事,而是那些来不及做的事,那些想做却没有做的事。
关于“梦想”,王桂林做到了。
20年里,他一路经过平原丘陵高山,草原森林沙漠戈壁,看日出夕阳星空,看火红的云朵拂过重峦叠嶂的高山,看广袤雄浑的戈壁沙漠,看烟波浩渺的大海……对他而言,后半生的意义就是追寻更多美好的风景。
经过内蒙古草原时,车胎被扎没了气,是热情的山东老乡免费给他修好了车子。经过云、贵、川等地时,崎岖不平的山路和南方多雨的天气都是挑战。他在2012年8月12日的日记中写道:“路过云南新市,一路上坡,仅推车就近6个小时,终于等到下坡路,可是路崎岖不平,全是碎石,车子上的东西都颠掉了,还真是上坡推下坡跳……”
尽管路途遥远且艰险,但他还是坚持到底并顺利归来。
“整个过程的意义不只限于旅行,这些年我不仅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收获了很多的友谊。”在王桂林的“荣誉室”里,记者看到一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大字,据王桂林介绍,这是他在旅途中偶然结交了一位当地的艺术大家,听说了王桂林的故事后特意给他题的字。不仅如此,久未联系的友人、他乡打拼的老乡、志同道合的“驴友”,都在这几段旅程中陆续“走进”了他的人生。
如今,王桂林每日坚持锻炼,身体依旧健硕。在采访过程中,他还一时兴起,铺上垫子,硬是在记者的劝阻声中做了两个前滚翻。“以后再出门,就是带着老伴坐车去休闲游了。”王桂林说,如果身体健康,希望老年朋友们多到外边看看,外边的世界非常精彩,要做个健康老人,快乐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