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丨德州:产粮大市再探高产“粮策”

··

  ▲图为齐河晏北街道麦收现场。今年全市夏粮总产再创新高,总产量380.1万吨,增长1.4%

  □本报记者 任立松 邓静 张志宁

  9月4日,北京长城饭店。《德州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方案》论证会在此举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等专家学者组成的论证专家委员会,经过近2个小时充分论证,一致通过了“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的“德州方案”。

  开展“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是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会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根据方案,我市将从今年秋种开始,正式启动“吨半粮”产能建设。利用5年时间,实现全市100万亩核心区平均单产1500公斤以上,其中,小麦产量650公斤、玉米产量850公斤,在全国建成第一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带动全市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

  会上,我市与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省农业农村厅签订共建协议,标志着我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抓好粮食高产创建,始终是我市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德州在粮食高产稳产上探索了成功经验,初步具备了提升粮食产能的发展潜力和有利条件。在全国率先提出‘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体现了作为全国重要粮食主产区应该承担的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说。

  作为全国5个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市之一,早在2009年,我市就以粮食总产达144.24亿斤,小麦、玉米两季单产合计1061.4公斤的成绩,成为全国首个“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斤”的地级市。2011年,粮食高产创建“德州模式”在全国推广。

  诸多优质要素叠加,也为我市开展“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目前,我市拥有高标准农田607.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3%,268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列入省级建设规划。尤值一提的是,我市通过实施“种子饱粒儿,技术打捆儿,体系分层儿”生产模式,小麦、玉米良种覆盖率达到100%,70%以上的粮田推广了玉米适当晚收、小麦适当晚播的“双晚”技术,依托“百乡千村万户农民培训工程”,实现万亩区有技术专家、千亩片有技术骨干、百亩田有技术标兵的局面。全市总产稳定在年均160亿斤左右。

  有机遇亦有挑战。“德州的小麦、玉米曾分别创下亩产800公斤、1100公斤的高产记录,不过这些记录均诞生在小田,从小田高产迈入大田高产,在土、肥、水、种、管、收等等方面需要全面均衡提升。”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王振林坦言。

  现实制约因素不容忽视。我市水源主要来自黄河水,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71.4%,农业灌溉水源不充足;与此同时,土壤肥力分布不均、农田设施不完善、先进性机械不够、生产组织化程度有待提升、种粮积极性有待提高。

  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策,《德州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方案》提出六大提升工程——实施高标准农田提升工程,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实施耕地地力提升工程,提高土壤肥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提高种子质量;实施增产技术模式集成推广工程,打造“吨半粮”生产能力技术体系;实施现代农机装备提升工程,推动农机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实施科技服务提升工程,分类组建由院士领衔的技术团队,聚焦关键领域,集成科研攻关。

  “我市将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吨半粮’创建为抓手,以绿色化、优质化、智慧化、产业化为特色,加强资源整合、加大资金投入、挖掘粮食产能、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动粮食产业发展,走出一条通过粮食高产高效创建带动乡村振兴的德州道路。”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孙丰勇说。

责编:黄新
审签:赫洋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