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聊城蝶变|服从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聊城的优势和底气在哪儿?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赵志鹏 聊城报道

  9月26日上午,中共聊城市委“山东这十年·聊城”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聊城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以及在新时代新征程接续奋斗的生动实践。会上,聊城市委书记李长萍就聊城如何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服从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回答记者提问。

  李长萍表示,聊城境内黄河全长59.51公里,黄河支流金堤河全长80.8公里。可以说,聊城经济社会发展与黄河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我们立足地方实际,发挥特色优势,努力在服务和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更好展现聊城作为、贡献聊城力量。

  积极营造良好水生态

  聊城以“江北水城”而著称,始终把水作为城市发展的一张“金名片”。黄河水是聊城市最重要的客水水源,年平均引黄水量占全部供水量的40%以上。因此,全市上下高度重视黄河水生态保护,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

  近年来,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廊道工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河百里生态长廊和北金堤水利风景区,黄河东阿段成功创建国家级森林公园,位山灌区作为黄河第二大灌区、山东省最大灌区成功晋升国家水利风景区。黄河奔腾而过,也给聊城留下了漫漫黄沙。

黄河生态逐年改善,越来越多的鸟类在这里栖息或过冬。

  聊城分区分类开展了受损自然生态系统修复,集中力量整治全国最大沉沙池区,建设了1800亩防风固沙林和640亩水土保持林,还耕土地1885亩,实现了治沙增绿和民生改善“双丰收”;冠县获评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

  坚持开展环境污染系统治理,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落实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办法,去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同比提高30个百分点。完善岸线资源保护机制,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成功创建24条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长度近300公里。

  全力保障黄河水安全

  针对“地上悬河”构成的威胁,特别是去年漳卫河、金堤河发生破纪录洪水等问题,加快现代水网建设,建成聊城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完成徒骇河、马颊河8座闸坝建设,实施漳卫河、金堤河分洪应急度汛工程,防汛防灾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

  健全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累计建设雨水管网365.4公里,合流制管网消除比例达到81.5%,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城市韧性明显增强。聊城坚决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在全省率先出台综合性节水激励政策,制定《聊城市集约节约利用黄河水资源管理办法》;实施了全省任务最重、投资规模最大的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5个县(市、区)达到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位山灌区被评为“全国灌区水效领跑者”。

  激发经济发展“绿能量”

  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既要保护到底,也要发展到位。

  聊城坚持以高端高质项目引领高质量发展,有43个项目列入省级黄河战略重点项目库,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聊城加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打造“企业带动行业、行业带动园区、园区带动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9家、绿色工业园区1家,省、市级绿色工厂53家,市级以上节水型企业32家。

  聊城着力优化能源结构,大力推进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有序发展光伏、生物质等新能源,7个县(市、区)列入国家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新能源发电量提高近三倍,绿色越来越成为发展主色调。

  打造文化“两创”增长极

  聊城历史悠久,黄河文化与运河文化碰撞融合、交相辉映,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黄河夯号

黄河大秧歌

  聊城紧紧抓住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两大战略机遇,深度挖掘黄河、大运河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进一步彰显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交融的独特魅力,努力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立黄河文化研究中心,创排《孔繁森》《强渡黄河》等文艺作品,打造了“奔腾的黄河”文化惠民品牌;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被纳入文旅部首次发布的10条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

黄河岸边的传统非遗——捏泥人

  协调推进文物和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高标准实施沿黄沿运重点文旅项目,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倾力打造“书香聊城”,创建“海源书房”品牌,建设了江北水寨、海源雅集、时光印等一批城市书房。统筹用好东昌湖风景区、江北水城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等特色载体,打造辐射雄安新区、省会都市圈、中原城市群的文旅康养目的地。

责编:张令可
审签:李兆辉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