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跃广:纸短情长 剪不完的创新与传承

··

  每每说起和剪纸的缘分,张跃广总会提到“喜欢”两个字。喜欢只在一瞬间,而这份坚持,他却用了50余年。

  年轻时工作繁忙,张跃广没有精力发展自己的爱好。但每逢出差,他总会去寻找当地剪纸名人当面请教。福建、浙江、河北、山西、陕西……哪里有剪纸,哪里就有张跃广求知的足迹。

  志趣相投者,必惺惺相惜。剪纸艺人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让张跃广深受感动,也激励着他将这项技艺学好学专学精。张跃广深知,剪纸作为纯手工工艺,功夫全在手上。从最初的牢记口诀到后来的熟能生巧,剪刀一起一落,张跃广早已了然于胸。一张张普通的宣纸在他的手中也仿佛被赋予了新生命。

  “用一把剪刀,用一把刻刀,把普通的一张宣纸通过设计与制作,展现给大家一个漂亮美好的世界,这让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奇妙也很美好的事情。在每一个作品中,我也会赋予不同的吉祥寓意,让一幅剪纸就是一个故事,一幅剪纸就是一个美好的祝福……”张跃广动情地说。

  从儿时起看奶奶剪的窗花,张跃广便爱上了这一抹红。作为一种传统技艺,张跃广更喜欢动些心思为它赋予现代特色。在技艺传承上,他大胆融合各种美术类型,让剪纸立体起来;在剪纸题材上,他也紧跟时代,把现实生活照进艺术创作里。他每天看新闻联播,读书读报,不断摸索,不断汲取,创新创造着一系列关于弘扬国家主旋律的剪纸作品,让记忆里的那朵红色的花愈发娇艳。

  “我的剪纸里,各种题材都有。革命英雄、战斗英雄、时代楷模、家风、孝爱文化等等,多种技能技法我也都用上了。这样既能起到弘扬传统技艺,又能紧跟时代精神,今年我特别设计了一些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作品,想通过我的剪纸,展现75年的辉煌成就……”在临近南池公园的60多平的小房子里,张跃广挂满了各色各样的剪纸作品。窗户被卷轴遮盖,桌上的那一束光在黑暗中愈发明亮。

  从关注青少年健康的“百子图”,到展现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长卷,从讲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溪山气清图》,再到展现中华崛起巨龙腾飞的《中华盛世》……如今张跃广已创作作品近1000幅。每一幅作品都充斥着精巧构思,也饱含大爱情怀。他的剪纸作品也因此在全国各省市的展览会上荣获大奖,被国家、省市博物馆收藏。他自己也成为济宁市非遗剪纸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我们任城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底蕴十分厚重的地方,我的作品里,也有很多沿运河文化带的作品,充分展示我们这个城市由于运河的开通,我们的文化底蕴更加丰厚,创作的机遇和题材也更加多彩。”张跃广说。

  他是细腻的,也是旷达的。每幅作品都凝聚着他对生活的憧憬和热爱,更寄托了他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坚守与传承。从最初的爱好者到如今成为非遗剪纸项目保护传承人,对于张跃广而言,剪纸已不单单是他的热爱,更多的是一份责任。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剪纸,喜欢剪纸,截至目前,他已经向社会捐赠了4万多幅剪纸作品。在他心里,剪纸的传承与发扬更重要的是培养、教授学生。工人、学生、教师、社区居民……他走近越来越多的群体,也有越来越多的群体加入到剪纸的传承队伍里。

  “我们创新了小课堂,这也是文化‘两创’其中的一项,让社区居民更好地学习剪纸技艺,学习非遗项目。”一年365天,鲜少见到张跃广停下脚步。他想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弘扬传承好我们的传统技艺。“传承不是保守,而是要创新,时代在变我们思路也要变。我现在会学着年轻人的样子刷刷抖音、微博,看看年轻人喜欢什么,再和剪纸作品结合起来。”如今,在文化传承上,他也试着用直播的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剪纸,关注非遗文化。让非遗不再是尘封的记忆,而是活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一把剪刀,一张纸,让张跃广与剪纸紧紧相连。在这座城市的文化脉息里,交织出旧日与现代的叠影。为了热爱,为了普及,更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代代不息,张跃广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纸短情长,剪不完的,是那创新与传承。

责编:时晓彤
审签:朱仙娉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