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习新潮流 滨州青年夜校全面铺开

··

  大众网记者 张爽 通讯员 马振棣 滨州报道

  随着夜幕降临,滨州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并未因此沉寂。相反,一场场别开生面的“青年夜校”正在滨州市的各个角落如火如荼地展开,为青年朋友们提供了一个充实内心、提升自我、追求梦想的崭新平台。

  在滨城区干部职工心理赋能中心,每到周三的夜晚,总能见到一群群年轻人络绎不绝地赶来。他们中有的刚刚下班,有的甚至顾不上吃晚饭,只为了赶上这场知识的盛宴。穆立敏便是其中的一员,她对“青年夜校”的课堂充满期待,每一次的学习都让她受益匪浅。

  穆立敏的情况并非个例,这种白天上班、晚上错峰学习的模式,在滨州青年中已成为一股新潮流。他们渴望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通过学习新知识、结交新朋友,为自己的生活增添色彩。

  为了回应广大青年的这一现实需求,滨州团市委积极作为,充分征集青年意见,聚焦青年所需,筹集整合团属社会资源,成功开办了“青年夜校”。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在滨青年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更体现了共青团组织对青年成长的关心和支持。

  自2023年起,滨州团市委在滨城、阳信、无棣三个区县开展试点,通过精心策划和组织实施,各试点地区根据地方资源和县域特色开办课程,取得了初步成效。这些成功的经验为青年夜校在全市范围内的全面铺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青年夜校”在滨州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截至目前,已开展140余场活动,吸引了2600人次青年积极参与。为确保“青年夜校”的课程设置能够真正满足青年们的需求,滨州团市委在课程开设前进行了深入的调研。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面向全市青年开展需求调研,重点调查参加动机、课程偏好、时间要求、价格接受范围等。围绕运动、器乐、舞蹈、手工等12个大类58种课程,回收了500余份调查问卷。经过一个多月的需求调研和课程探索,“发展兴趣爱好”“促进人际交往”等需求方向基本确定。

  在课程设置上,滨州团市委注重实用性与青年需求的结合,开设了真正适合滨州青年的夜校课程。同时,在课程结束后,组织青年开展交流,反馈课程内容、上课感受,确保课程质量持续改进。

  在县域覆盖方面,滨州团市委始终坚持以新时代青年工作需求为导向,依托青年夜校阵地建设,不断创新团的组织形态和工作方法。既考虑协同推进,又着眼于各县区特色,着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通过县域覆盖,滨州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均衡发展,为青年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机会。

  此外,滨州团市委还积极联动各方资源,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用好共青团内生资源、借助团属平台阵地、主动向社会筹资源、从青年中找帮手等方式,建立了主校区主导、分校区配合、其他阵地资源联动的阵地矩阵。这种联动模式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还为青年夜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各具特色的课程设置是滨州青年夜校的一大亮点。各地根据自身实际和青年需求,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如沾化区青年夜校设置的“1+6+N”课程体系中的“N”为特色课程,结合沾化实际开展了沾化渔鼓戏、蓝花印布、枣木雕刻等极具当地特色的课程;博兴县青年夜校则依托吕剧文化开办了吕剧文化传承课程;无棣县青年夜校在古城内开办了非遗专场等。这些特色课程的开设不仅丰富了青年的学习体验,还深入挖掘了地方文化和青年特质。

  “青春当出彩,建功新时代”。滨州团市委将继续努力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共青团公共文化服务格局,共同构建多元学习型社会。通过整合全市各类阵地资源、实现阵地联办和资源联合等方式,进一步激发青年一代的青春动能。从学习知识到践行实践,滨州青年将在“三大战役”中挺膺担当,为推动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走深走实贡献青春力量。

责编:张 爽
审签:纪学敏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