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临港表达|②群众乐享文体盛宴 幸福再“加码”
··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代化,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表达。作为工业立区的新兴强区,临港被寄予“发展先进制造业”、建设“精致城市·幸福临港”的深厚期望,2022年,临港加快脚步向产业特色鲜明、城市功能完善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升级跨越。
即日起,威海临港区联合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现代化的临港表达”系列报道,集中展示临港亮点成绩和先进经验,记录临港人民幸福生活。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高慧 孙顺科 通讯员 姜凌春 杨妍 威海报道
“眼神跟着手走,右手拿着扇子慢慢从头顶落到腰间……”12月8日,走进威海临港文化中心,舒缓的音乐正环绕在舞蹈室内。文化中心的徐老师轻盈的身段和优美的动作,让学员们感受到形体模特的无穷魅力。徐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辅导,学员们兴致盎然。一堂课下来,学员们已经能摆出简单的动作,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在这个公益课堂上,学员来自各行各业,年龄层次不一,但大家学习的热情都很高涨。
在临港文化中心,儿童有主持与口才、青少年硬笔书法、形体礼仪等课程、“书海拾贝”系列阅读活动,年轻人有钢琴、民族舞、萨克斯、国画等培训,老年人有健身气功、书法、模特课程、合唱团等活动。针对老年、青年、儿童等不同年龄群体,临港区均提供了丰富的公益课程和讲座,丰富百姓业余生活。同时,临港文化中心内还设置了能容纳千余人的大剧院,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高水准的交响乐和打击乐演出。
丰富的文化活动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自从临港文化中心开放了,我们生活都跟着发生了变化。”在课程间隙,学员宫萍对记者说,很多老年人退休了,要么“宅”在家中,要么围着孙子转。临港文化中心开放后,起初学员们大多只是寻找一个爱好,锻炼身体。慢慢的,在这里学员们的眼界更宽广了,也结交了许多新朋友,“这有场地,还有人教,我有时间就会过来。”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百姓对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今年以来,临港文化中心积极响应文化惠民政策,通过打造新型文化阵地,丰富市民生活。”临港文化中心活动部门负责人杜争美说,截至目前,临港文化中心共开展活动200余场。下一步,临港文化中心将创新文化发展模式,创建文化智慧生态圈,更好地服务临港辖区群众。
在临港区,送戏下乡、舞台剧、书画摄影艺术展等文化活动,已成为群众文化生活中的新常态。“我平时在家就喜欢听戏看戏,在我小时候能看一场戏十分难得,现在在家门口就有送戏下乡、文化惠民的演出,对我们这些老年人来说真的高兴得不得了。”家住草庙子镇周家庄村的周爷爷兴奋地说。
让体育融入生活,让健身成为时尚。近年来,“全民健身”成了人们生活中的热词。在临港,首个国际标准冰球馆开门纳客已经有一年的时间,前来体验冰上运动乐趣的市民还是络绎不绝。场馆拥有1830平方米的标准冰面,赛事专用的 LED屏幕,二层设有足够容纳600人次的固定看台,视野开阔又舒展,冰面上发生的每一个精彩瞬间都能尽收眼底。场馆内还有健身房、裁判室、教练室、医务室等基础设施完备齐全,是真正的“全民健身基地”,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玩转冰雪项目,点燃心中的冰雪梦。
“我们冰球馆不仅能满足全民健身需求,更是集培训、竞赛、表演等多功能于一体,可举办冰球、短道速滑等各项专业冰上赛事。”冰球馆运营总监王旭对记者说,今年威海冰球馆联合临港区教育局举办了“冰雪进校园”活动,免费培训小学生体验冰上运动,激发学生对冰雪运动的兴趣,推进冰雪运动普及推广的同时,也实现了教体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临港,人们享有的公共文化服务更加多元、更加便捷:到城市书房获取新知、到文化中心听课学艺、到公园唱歌跳舞……文化活动在一点点浸润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更多群众享受到了文化繁荣发展的成果,更多群众得以纵情于艺术。常来参加活动的临港区居民柳秀娟说:“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已经与丰富的公共文化活动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