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品质”越来越强:科技创新成为滨州跨越发展最强引擎
··
时间是奋斗的尺度,是筑梦的空间。
追寻滨州发展的足音,日益活跃的科创味道,汹涌澎湃的高质量发展动能,令人回味无穷。
滨州市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深化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持续搭平台、优服务、聚人才、做生态,全力构建全域创新体系,科创品质越来越强。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滨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49%,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1位;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高幅度列全省第2位,创新资源指数列全省第3位。
矢志不移将科创锻造成为跨越发展的最强引擎、最强跳板,滨州已成为创新创造的活力之城,产业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正加速变成创新发展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内生动力更加充足。
一流科创平台
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是激活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创新驱动的有效载体。
聚焦产业与科技的结合点,滨州市持续搭平台、强功能,促进科创能级跃升。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带动效应日益凸显,渤海公共实训基地建成启用,滨州医学院滨州校区扩建项目竣工招生,“五院十校N基地”科创格局更加夯实。
去年3月签约入驻渤海先研院的山东天眸科技创新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无人智能装备、5G云管理平台等系统研发和应用的企业,产品已服务于全国多个公安、应急等部门,此次入驻也填补了滨州此类科研产品的空白。
“在先研院平台资源的加持下,公司2022年生产营收总值较2021年实现4倍增长,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00%。”天眸公司董事长曹承洋表示,投资2000万元的天眸创新研发总部项目正在建设中,今后将持续加大自身产品优势,助力滨州产业升级。
作为滨州市重点打造的区域科创高地,渤海先研院持续汇聚创新主体,推动平台升级,入驻企业达209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家、专精特新企业5家。
与渤海先研院比邻而居的魏桥国科研究院,2022年7个研发中心实现全链条运营,启动25个科研项目,引进高端人才51名,力争到2025年累计带动滨州新增新动能产值100亿元以上。
“聚焦优势、战新产业领域,2022年全市新建省级以上高能级科创平台38家,总量达到389家。”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孟霄告诉记者,坚持科创引领“聚能”,滨州正加速构建集“政产学研金服用”于一体的区域科创高地和产业引领平台。
新平台拥有新机制,新政策激发新活力。用足用活高能级创新平台,滨州积极引导高成长、高附加值的高科技项目落地滨州,孕育、集聚新兴产业形成新的产业集群,着力打造未来发展的产业高地、创新高地、价值高地。
一流科创生态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是集聚产业、催生创新的土壤,也是塑造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在摒弃过去粗放式、外延式发展老路,走内涵式、可持续精明增长新路的过程中,滨州市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治理,做实科技服务,营造富有活力的科创生态,努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滨州优化顶层设计,率先成立全省首个实体化运行的市级科创委,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主任”,分设企业、高校、金融、党政四个界别专项委员会,构建一体化推进科技创新的“全域科创”大格局。
资金投入是技术创新的基础保障,也是体现一个区域对科研重视程度的重要显性指标。通过政策、项目、平台等联动激励,滨州市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滨州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100亿元,成为山东省第7个研发投入过百亿的地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达到64.93%,列全省第1位。市级科技创新专项经费从2021年的3800万元增长至2022年的5655万元,增长48.8%。
聚力研发、转化、应用,滨州完善科技攻关体系,探索创新试点,推进全链条、全周期服务。2022年,全市围绕高端铝、高端制造、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基于铝基的交通轻量化”和智慧化工园区科技示范工程等25项,落实省市补助资金3亿元以上,带动企业投入达30亿元;建立重大科技项目储备库,储备项目101项。探索实施首批产学研“揭榜挂帅”项目7项,加速“硬科技”成果强链延链。山东滨州开放式大学科技园先后与中科院大学、东华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实现技术转化交易额6.58亿元。
“滨州市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首位,一切围着科创转,一切围着科创干,持续做优科创平台,做优科创服务,做优成果转化,‘创新创造能够互促互进’的科创优势更加凸显。”滨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永祥说。
创新的政策、创新的氛围和创新的企业同频共振,把创新资源整合起来,创新势能集聚起来,创新热情激发出来,催生“科创之花”结出更多“发展之果”。
一流科创人才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抓住人才这个“第一资源”。
滨州市持续优化“引育留用”政策,坚持引才留才“真金白银”,育才用才“真才实学”,敬才爱才“真心实意”;实施人才“三进三创”工程,做好领军人才汇聚、青年英才启航、技能人才培育等工作,人才高地加快构筑。
2022年8月13日,第三届滨州人才节启动仪式暨人才高峰荟盛大开启,再次以一座城市的最高礼遇、最大诚意向人才致敬,持续叫响“爱滨才会赢”人才品牌。会上发布的2022版“人才新政”,10项补助性政策含金量全省领先,市级人才建设资金达到2亿元,是2021年的2倍。
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滨州创新引才方式,拓宽育才渠道,完善留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并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生态。2022年引进科技领军人才151人,本科以上大学生1.36万名,培养技能人才2.54万名,滨州市入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
滨州坚持产教融合“赋智”,全力打通技能人才供需两端,打造了“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专业即产业”“三即”职业教育模式,把专业建在产业上、把校园办在企业里、把人才留在事业中。目前,滨州有1000多家企业与各类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每年向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超过2万人。2022年8月,全国第十届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高层对话会在滨州召开,滨州模式在全国推广。今年3月,高能级技能人才供给平台渤海公共实训基地全面建成启用,为滨州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推动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共建共享提供强有力平台支撑。
奋斗书画章,创新向未来。勠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滨州上下形成了锚定品质之求、走好精明之路、落实担当之行的强烈共识。聚焦“科创品质更强”大干,滨州正立足产业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深入推进“双型”城市建设,推动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呈现蓬勃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