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锅里也能开出花?央视点赞山东的“馍”奈花园

··

  你可能想不到

  山东大馒头能有多少“花”样

  玫瑰花蓝、牡丹

  荷花、向日葵

  ……

  好吃又好看的馒头长什么样?

  一起来看看↓↓↓

  山东大馒头

  有自己的“莫奈花园”

  这些好看的馒头名叫花馍

  24岁的孙倩

  是这些花馍的作者

  去年,她在山东德州

  开了一家花馍店

  开始每天和“漂亮的馒头”打交道

  花馍的制作是一项传统手艺

  搓、捻、剪、按、卷

  再用果蔬粉、果蔬汁调配颜色

  好吃好看的“花”就诞生了!

  花卉馒头是孙倩为了迎合市场

  推出的“特别产品”

  爱意满满的玫瑰花馒头

  受老年人喜欢的国花牡丹

  此外,还有

  荷花馒头、向日葵馒头、马蹄莲馒头

  谈及为何学习这门手艺的时候

  孙倩说

  “大家可能认为馒头比较普通

  但其实山东馒头有很多种花样

  我想做一些漂亮的馒头

  让大家都认识到这一点”

  除了花卉馒头

  孙倩的店里还有很多面塑作品

  《龙凤呈祥》《金翎翠羽》《凝夏》

  很多作品都巧妙融合了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让花馍变得有“亿点点”不一样

  2008年成功申遗!

  花馍的力量不容小觑

  有人说,面塑花馍就好像表达着祖辈对生活的憧憬和热情,生命系于那团面粉,巧手慧心也显于其间。不厌其烦变着花样调用手里的面粉,不就是变着花样过日子?

  2008年,面塑花馍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面塑艺术的代表之一,花馍集食用、观赏和礼仪于一体。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祭奠祖先、老人过寿、小孩满月等等,花馍定会上新!花饰花眼,栩栩如生。

  随着传统文化越来越多融入现代生活,花馍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了更持久的生命力。岁岁年年中,有更多的“传承”被揉进一个个面团中。

  传承传统技艺

  更多年轻人加入其中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孙倩一样关注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愿意成为主动宣传的那个人。

  超酷的“绣郎”!看95后男孩如何玩转针线活

  “95后”布依族小伙王良洪,是一名布依族民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靠着在短视频平台刺绣走红网络,他被网友亲昵地称为“绣花郎”。

  彩线翻飞,银针飞舞。一朵朵精致的绣花在布面上绽放。

  在王良洪的带领下,布依族蜡染、刺绣被二次创作融入现代设计中。创意十足的图案、精致的画工、浓郁的民族特色……传统刺绣在他们手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如今,更多新生力量加入王良洪的团队中学习蜡染、刺绣技艺。

  为传承非遗,她把如画的梯田穿上了身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是我国第一个以民族命名、以农耕文明为主题的活态世界遗产。

  今年两会期间,在梯田边长大的“哈尼姑娘”杨钰尼特地带了四套精心准备的哈尼族服饰,希望让更多人看到哈尼族文化之美。

  直播间唱戏的她,圈粉无数

  陕西汉中00后女孩李雅芝,是一名汉调桄桄青年演员。

  汉调桄桄是陕西汉中的传统戏曲,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却一度面临即将失传的风险。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汉调桄桄。李雅芝和50多名00后开始了他们的拯救濒危剧种行动。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李雅芝认为,他们有责任将经典的东西传承下来,换一种方式传播出去。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

  正在用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打动另一群年轻人

  文化自信,薪火相传

  稿件综合自:闪电新闻、大米Video

  

责编:于琳琳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