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心智障碍者家庭“心中明灯” 济南章丘有个“张妈妈”

··

  大众网记者 魏俊怡 济南报道

  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圣井街道,有这样一座“彩虹桥”,创立12年来,它为100余位心智障碍患儿架设了走出闭塞、走向快乐的桥梁。

  在这里,孩子们增添了很多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有了小伙伴,第一次参加联欢会,第一次过集体生日,第一次坐在课桌前听老师讲课,第一次依靠自己赚到工资……

  这座“彩虹桥”的全称是济南市乐橄儿智障人士服务中心(下称“乐橄儿”),张艾玲是这里的创办者,孩子们喜欢叫她“张妈妈”。

  家访入户:做家庭的“贴心人”

  2月13日,张艾玲带着团队来到商河县心智障碍青年陶弟家中。陶弟父亲早逝,母亲智力障碍,家庭重担全落在姐姐肩上。张艾玲蹲下身与陶弟交流,观察他的生活细节,又仔细询问家庭经济、社区支持灯情况。“每个家庭都是独特的生态系统,我们要找到他们的‘痛点’,才能搭建有效的支持网络。”张艾玲说。

  这样的家访,张艾玲已坚持12年。她带领团队为每个家庭建立档案,从居住环境改造到生活技能培训,制定“一户一策”支持计划。张艾玲告诉记者,针对陶弟家,她将联动山东汉唐会务中心等企业,启动“有爱无碍(障碍)”的家庭生活环境改造;为减轻姐姐压力,安排陶弟入住机构接受系统康复训练。“张妈妈来过后,弟弟会自己刷牙了,家里还装了防撞扶手。”陶弟姐姐说道。

  创新破局:铺就“自主生活”之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张艾玲常挂嘴边的话。2017年,她创立《高矮胖瘦》乐队,带领青年们登上全国舞台。乐队成员每场演出可获得30元补贴,至今演出近300场,影响5.5万人次。“以前孩子不敢出门,现在能对着几百人唱歌!”一位家长感慨。

  在乐橄儿服务中心,张艾玲打造了“上午过日子,下午学本事”的特色模式。手工皂、衍纸画、烘焙工坊里,心青年们专注劳作,月均获得750元劳务津贴。2023年,这些手工产品通过慈善拍卖募集善款10万元,部分作品甚至销往北上广。“看着孩子领到人生第一份工资,比什么都值。”张艾玲说。

  联动社会:织就“包容之网”

  为打破社会偏见,张艾玲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2023年9月,她带着6名心青年穿越腾格里沙漠,一天8小时挑战22公里徒步中无一人掉队。“他们用脚步证明,障碍不是极限。”这场活动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对残障群体能力的重新审视。

  她还化身“资源链接者”,与40余家企业建立合作,开发楼宇保洁、奶制品加工等岗位,累计安置21名青年就业。在章丘社区,乐橄儿年均举办10余场融合活动,让青年与居民共同包粽子、做手工。“很多邻居开始主动邀请孩子参加聚会,这就是融合的意义。”张艾玲欣慰地说。

  十年坚守:让“特殊”回归“平常”

  从2013年创办时的举步维艰,到如今成为省级示范机构,张艾玲的初心从未改变:“我想让这些孩子活得有尊严,让社会看见他们的光芒。”如今,乐橄儿年均服务超百个家庭,心青年们有的成为熟练技工,有的站上演讲台分享成长故事。

  “喊她‘张妈妈’,是因为她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一位家长的话道出众人心声。在章丘,这座用专业与温情筑起的“彩虹桥”,正托起更多心智障碍患儿走向自立与融合的未来。

  

责编:胡中喆
审签:曹 亮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