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留艺术家对话 | 蒋昀格:用丝线演绎青绿山水的青年艺术家

··

  将传统文化做现代演绎,这是蒋昀格的艺术理念和信仰。

  丝线和纤维是蒋昀格目前创作采用的主要材料,而在本科期间,她一直学习的是西方油画。从四川美院油画系毕业之后,出于对审美标准的思考,让她对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产生强烈兴趣。于是从成都来到北京,开始了一段宋庄生活。在具体创作实践之后她决定继续深造,考入了中央美院的实验艺术学院。在学院里,蒋昀格接触到了艺术之外的更多领域,从之前单纯的讨论造型、色彩或者光影,扩充到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等各种领域,并开始了很多艺术实践项目。

  实验艺术学院的定位是“以国际当代多元文化艺术为背景;以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为立足”,也正是在这样的学术环境熏陶下,她开始寻找具有中国传统元素的东西做为自己的创作材料。2018年,因为一个项目邀请,蒋昀格从北京来到了上海,也正是这次的经历,让她开始关注到了非遗传统中的丝线。

  丝线是柔和的,绵长的,有质感的,有色彩的,她开始用不同的丝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但不同于传统的丝线编织作品,她把目光投向了宇宙星空,江河湖海,用一种偏向理性、有序的艺术语言风格,创作了一系列的作品。其中《镜》这件作品就是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蒋昀格选用了竹签、丝线制作了一组艺术装置,采用中国传统工艺,但以艺术的手法制造出色彩艳丽的山水镜像,渲染出了瑰丽的国风艺术氛围。

  《镜》这件作品,创作于2019年,那时候春晚舞蹈《只此青绿》还没有家喻户晓,火遍全网。而她从寺庙的香柱,家乡的河塘倒影,在日常生活中收获了灵感,最终选择用传统的丝线渐渐编织出了心中的这件作品,致敬宋画《千里江山图》。在作品中,一根根被丝线缠绕的竹签意象来源于寺庙里燃烧留下的香火棍,寄托了她对先祖的思念。而倾斜而下的千万根丝线形成的“瀑布”是取像来自四川家乡山峦在河塘里的倒影,对山水的赞美仍然是属于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

  之后,蒋昀格将作品带到了全国美展,还有热心的观众拍了抖音,收获了许多点赞量和评论,这对于一直浸泡在学术环境的她来说,是一次出乎意料的巨大收获,没想到自己创造带有个人生活印记的作品会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和共鸣。也是从那一次开始,她开始思考作品创作和传播,学术与市场的之间的关系。

  在上海的几年工作经历,使蒋昀格有机会感受到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不同的艺术氛围,包括艺术创意园区的规模化运作和艺术创作的市场化思路。“上海活跃的艺术市场环境,也进一步打开了我的一些思路和想法,希望可以将自己的作品进行一些商业的转化,这在以前是绝对没有想象过的。”蒋昀格向界面艺术说道。

  2022年春,蒋昀格收到了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驻留项目的邀请,同年夏天正式入驻了美术馆所在地——云堡未来市艺术文创园区。面对新的环境,蒋昀格既兴奋又期待,因为又可以开启新一轮全新系列作品的创作,而驻留项目不仅提供了舒适的生活住宿场所,还提供了崭新的工作室可以专心创作,整个园区也非常舒心干净。并且后期还会和美术馆有相关展览的合作。

  据了解,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 “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计划”设置于 2021年,是一种短期驻地交流,由机构或个人向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提交资料申请驻留。审核通过后,美术馆为驻留艺术家提供数月免费创作空间及住宿,最终以展览或活动的形式呈现创作成果并开展公教活动。美术馆还将通过工作室走访、专家指导、学术展览、成果出版与发表、作品收藏与拍卖、与艺术机构合作、交换推荐驻留等形式为青年艺术家搭建推广与成

  长平

  台。

  目前驻留工作室已收到来自全国各地,乃至英、法、 德、美等多个国家的青年艺术家的驻留申请计划,并已审核通过3位艺术家的驻留申请计划。蒋昀格就是其中的一位。

  对于未来一年的驻留计划,蒋昀格希望进一步完善和延展自己的《镜》系列作品,最终这件作品会在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后期筹备的奋斗系列美育展览上正式和公众见面,同时,她还在筹备新的系列作品。因为有了之前抖音的传播经历,她也希望可以参与到园区正在筹备的艺术电商平台,参与短视频和直播计划,用更直接的方式面向大众。

责编:王瑾毅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