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寒亭区实施建链集群三项行动 打造全市算力核心承载区
··
大众网记者 董永芳 潍坊报道
潍坊市寒亭区抢抓数字产业发展风口,按照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产业组织理念,依托山东环渤海算力中心,引项目、创优势、建链条,打造独具特色的山东环渤海算力产业集群,引领带动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预计年内数字经济产值占GDP比重将超过10%,打造强力支撑全市数字经济融合发展、面向全省、辐射环渤海地区的“潍坊算谷”。
一是实施全景绘链行动,搭建筑巢引凤新平台。一是高起点定位。敏锐把握数字经济将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增长点的政策动向,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未来重点培育的4个50亿级新兴产业之一,先后10余次赴上级业务部门沟通了解数字产业发展相关要求,准确布局数字产业赛道,依托国有平台,投资21.67亿元,规划建设云计算中心、超算中心、智能制造中心、5G智慧城市应用推广中心、区块链产业基地、元宇宙数据中心等,打造百亿级算力产业生态圈,全力抢滩数字经济“新蓝海”。二是高标准谋划。依托山东环渤海算力中心能源优势、数据传输优势,与算力头部企业浪潮公司深入协商洽谈,达成合作意向,前期建设3000台机柜,推动潍坊市政务云搬迁入驻,同时全力争取农业云、医疗云、工业云、教育云、能源云等各行业云平台集聚建设“潍坊云”,打造潍坊市“城市大脑”。三是高效率建设。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千方百计畅通建材运输渠道,协调调配人力机械,采取倒班制度赶工期,疫情期间生产建设不停滞,目前已完成投资9.3亿元,一期13栋单体已有8栋主体完成,其中超算中心从进场施工到封顶用时7个月,比计划时间足足提前2个月。
二是实施招商延链行动,打造算力产业生态圈。一是完善招商政策。坚持“一园区一产业一政策”发展理念,与市大数据局共同研究制定《关于加快算力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寒亭区《关于助推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九条措施》,从生态链条、创新平台、技术人才、建设成本等方面制定激励措施,将山东环渤海算力中心作为全市算力核心承载区,逐步引导全市新建大型数据中心以及国内、省内云计算领域知名企业入园发展,提升算力规模和服务水平,建成后预计总规模3.7万机柜,可容纳35万台服务器运行,达产后年可实现利税3亿元,打造山东省数据集聚区、数据运营中心。二是绘制招商图谱。系统梳理数字产业全链条龙头企业、总部机构、独角兽企业、行业冠军企业和新兴企业,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形成重点招引企业名录,确保项目招引脉络清、靶向明,切实增强招商引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园区已与浪潮政务云、阿里云边缘数据中心等41家企业签约,形成数据生态链条高度捆绑,构成园区数据心脏综合体,同时加快推进上海华仓通信“东数西算大数据中心”、浙江数字扁担、上海鸿冠信息、上海有孚网络、上海仪电、鸿冠信息、世纪华通、立昂技术、优刻得等大数据头部企业和大型数据中心项目入园落户,力争尽快实现算力输出。三是创新招商机制。坚持线上线下齐发力,依托招商专用APP,将区位优势、现有要素、所需项目、招引政策、营商环境等整理汇编、实时更新,拓宽招引渠道。建立领导干部带头招商机制,发挥产业招商联盟和“招商大使”作用,搭建起政府与企业家深层互动、信息共享、交流合作的新平台,紧盯项目招引关键环节,成立由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工作专班,组建专业招商团队,先后赴北京、上海、宁波、苏州等地“点对点”对接洽谈20余次。
三是实施要素补链行动,优化政务服务软环境。一是解决关键技术瓶颈。针对东部地区算力需求大、电力成本高这一矛盾点,发挥潍坊市能源集团平台优势、资源优势,在山东环渤海算力中心布局建设分布式燃机项目,通过“光伏+清洁能源+市电”一体化、分布式联供,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达到81%以上,每千瓦时用电成本从0.8元降至0.6元,每年可节约能耗6.3万吨标准煤,同时园区采用高压直流供电技术,减少UPS转换15%的电力损耗,成功解决算力中心企业入驻最关心的关键核心问题。二是破解土地资金要素制约。帮助指导项目挤进省重大项目“盘子”,入选省工信厅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名单,前后两次为项目争取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5.1亿元,区国土部门多次到省厅对接,为项目落实301亩土地指标,推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三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研究出台《潍坊市寒亭区招商引资项目履约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打造“督导企业工程进度、确保项目投资额度、履行政策扶持力度、提升服务企业满意度”的“寒亭不寒·招商四度”服务品牌。区委、区政府成立工作专班,多次召开专项调度会为项目“把脉会诊”,先后解决企业签约落地难题20余个。实施“一企一策”定制化服务机制,对算力中心实行“容缺受理”“绿色通道”“代办服务”等制度,提高项目落地效率,保障了算力中心建设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