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手艺人②|吕婷:一把面团捏万象

··

  开栏语: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能够沉下性子、静下心来,做着自己的手艺活,他们雕琢着时光,也雕琢着自己,他们精于一业娴于一技,被称为“手艺人”。他们并不被每个人看见,却对传统手艺的传承发展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大众网·海报新闻特别策划“沂蒙手艺人”,带您走近TA的“守艺”世界。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黄孟娜 李梅 临沂报道

  33年后,到了知天命年纪的面塑手艺人吕婷仍然记得,1988年20岁的她面塑比赛获得第一名时的狂喜。11月11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在吕婷家中见到了她,她现在已是一位面塑高手,先后被临沂市授予“市工艺美术大师”和“临沂市十大民间艺人”等荣誉称号。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看到,原本平淡无奇的面团在她手里几经揉捏,小刀精妙点刻,栩栩如生的鹦鹉便呈现在眼前。在吕婷家中摆放着惟妙惟肖的京剧人物、形态各异的动物、生动活泼的卡通人物、形神兼备的仕女等,这些都是出自吕婷之手,精妙程度让人叹为观止。

  三岁接触面塑 艺术种子萌芽

  很多手艺人的技艺源头都可以追溯到原生家庭,吕婷也不例外。“我的妈妈、姥姥、老姥爷都做面人,这可能冥冥之中注定我与面塑也分不开。”吕婷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受家庭影响,她在三四岁的时候就表现出对面塑浓厚的兴趣,过年家里制作面鱼,她就有模有样地学大人用勺子给鱼按出鱼鳞。在家人的夸赞声中,她做得更加起劲。

  从此,面塑像一粒种子埋在了吕婷的心里。逢年过节,她就会和家人一起变着花样制作面塑,兔子、燕子、刺猬、鱼等花样百出,亦形象逼真。“那时候做的能吃,不过舍不得吃。”吕婷说,每一件作品都是她的“宝贝”,得小心翼翼地放好。

  两次拜师学艺 技艺不断精进

  喜欢归喜欢,面塑于吕婷而言,不过是一种生活调节方式,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吕婷渐渐放下了面塑这门手艺。2003年,下岗赋闲在家的吕婷,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大街上闲逛时看见有人在做面塑,熟悉的场景和生动的面塑作品,唤起了她深藏在心底的热爱,曾经做面塑的一幕幕在她脑海中浮现。她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重新学习面塑制作。

  “以前做的面人,一周左右就会干裂坏掉,很难保存,感觉缺乏生命力,不过昙花一现而已。那次遇到捏面人才知道,如今使用特殊配方和成的面料制作的面人可以保存几十年甚至更久。”偶然间,吕婷恰巧从电视上看到介绍济南民间面塑艺人高桂英老人的专题片,她费了一番周折找到了高桂英老人正式拜师学艺。短短几周后,吕婷不仅学会了“面方”,还能“见什么捏什么”了。

  虽然原材料的问题解决了,技艺也进步了,但吕婷并不满足于此,她希望能做一些更精巧、更有特色的东西。2007年吕婷再出发,前往天津跟随现代面塑大师王玓学习手艺。“王玓老师的面塑造型准确、新颖、细腻、优美,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极富感染力和艺术个性。当我看到她的作品时惊呆了:原来面塑还可以做成这样!”吕婷说。吕婷天津之行,审美、技艺再上一台阶。

  注重作品的“魂” 像且真实

  经过学习之后,吕婷技艺突飞猛进,她改变以往照猫画虎似的方式,创作了很多律动、优美、为人称赞的作品,也相继收获了各种荣誉。

  当吕婷有些得意之时,一次偶然参展中,得知她的作品《拾玉镯》在细节上与历史人物存在出入,她意识到单纯的“像”是不够的,还要符合历史和现实。所以吕婷买了很多书开始研究细节性的东西,还经常去图书馆或者书店查阅相关资料。

  创作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的时候,吕婷特地找来了《红楼梦》这本书读了又读,把人物的性格、才艺、形象读懂、读透,把“神”融入到“形”中,做到形神兼备。“不管做什么,都要做出灵魂。”吕婷说。

  做面塑比较困难的地方在于塑形,这需要多观察、多研究作品,但要是能有个人当模特就再好不过了,吕婷就有专属模特丈夫武可杰。吕婷说,在她塑形遇到困难时,就让丈夫当模特。丈夫是他创作路上的得力助手,现在的成绩与丈夫的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

  “很多学生对这门传统手艺挺感兴趣的,并且制作得非常好。”如今,吕婷受聘于临沂市第三十四中,为学生们教授面塑课,希望孩子们能多了解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

责编:李洪鹏
审签:孙贵坤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