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树善:把调解事业当作人生热爱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爽 威海报道

  一切发生得太突然。2009年6月的某天,在环翠区泊于法庭担任人民陪审员的邓树善还像往常一样找个位置旁听,庭长叫住了他,说:“今天有个任务派给你,去温泉村调解一个案子。”说完,便拉起他走出了法庭。

  简单了解完案情,庭长近乎仓促地把调解的方法、要领一股脑地“塞”给了他,然后拍了拍肩,示意他可以出发了。直到这时,邓树善才恍然醒悟,这半个月的“见习”悄然画上了句号,自己从普通的退休教师,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陪审员,这一年他63岁。

  从这一天起,邓树善开始了他与司法工作长达11年的长相厮守。从人民陪审员到人民调解员,他始终扎根基层,是群众交口称赞的“邓老师”,2015年他得到了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通报表扬及荣誉证书。作为一名有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扎根基层,解纷情怀彰大爱

  “我本身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民的诉求非常了解。因为经常看到邻里之间为一些小事而怄气,我就想如果我能把这个矛盾解决了,很多后面的纠纷就不会发生了。”

  在邓树善心里,一直有种使命感。他认为“冤家宜解不宜结”,对不理性的当事人要有说服的耐心和技巧。这一使命感是他化解多宗积年旧案的初心。

  早在担任人民陪审员期间,邓树善就与调解工作结下不解之缘。环翠区温泉村某位村民办了一家养猪场,因排污设施不完善,污染了周边环境。邻居将其告上法庭,逼迫其拆毁养猪场,于是,邓树善亲自上门了解情况。面对暴躁的场主,他以拉家常的方式迅速拉近距离,然后把分歧引导到法律问题解决的路径上来。

  “让被告人感受到你不是对方的说客,而是真正想帮助他解决问题的人。”他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舆论、情理分析等乡土办法,劝说场主将心比心、明理忍让。最终场主承诺改造排污设施,以换取养猪场的留存。双方签订和解协议书,持续多年的邻里纠纷一朝冰释。

  井越淘,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在担任人民陪审员期间,邓树善很清楚,自己最大的优势是“贴心又接地气”:既通晓大家的真实想法,又了解大家的实际情况,因而能够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及时化解纠纷,防止矛盾激化。

  但在驻所人民调解员的岗位上,面对皇冠派出所辖区内范围更广、种类更多的矛盾,仅靠一腔热血和朴素的乡风民俗是不够的。为了让当事人愿意学习法律知识、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调解员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法律“明白人”。

  为了尽快提高自己调处家庭、治安等矛盾纠纷的能力,邓树善一方面是向书本学习。工作时携带一本《人民法庭手册》,有空就钻研“治安管理条例”。尽管75岁高龄,他仍能如数家珍般地举出其中常用的法条。另一方面是向驻所律师和年轻民警学习。他说:“律师和民警都是我的老师。”他通过与民警一起调解矛纠纷,和律师一起分析案情,在朝夕相处中学习调解技巧,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自2020年8月担任皇冠派出所的人民调解员以来,邓树善共协助公安机关调解各类治安案件及民事纠纷140余起。利用在基层一线工作的经验,邓树善总结出矛盾调解“三部曲”,即调解员应该遵循“调事先调心” “恪守公平公正” “不抛弃不放弃”的行动基调。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邓树善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去年春节期间,皇冠派出所所领导一行专程慰问了邓树善,对他取得的工作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谈及今后的打算,“我身体暂无大病,眼不花,耳不聋,思路也很清晰。只要组织需要,工作需要,我一定更加努力,发挥余热,做人民满意的调解员。”邓树善满怀信心地说。

  言语连心,观世间喜怒哀乐

  “去年经区政法委招聘调解员,据说特别优秀者,年龄可以放宽至75岁,而我刚好74岁。”谈及进入调解工作室的契机,邓树善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人民调解员制度为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司法工作者施展才能提供了重要的平台。2020年6月,皇冠派出所承接威海市公安局经区分局“精致公安建设矛盾化解”试点工作,组建了九支共140人的调解队伍,形成了衔接顺畅、流程规范、管理闭环的“多元化、多层次”的调解制度。这意味着公安参与到矛盾联调的大格局中来,部门联手、上下联动、条块联合的工作格局逐渐形成。

  作为经区规模最大的派出所,皇冠派出所日平均出警24次,矛盾纠纷量大,警情负担重。进驻调解室后,邓树善从“单兵作战”转变为“团队作战”,他带着几位同样充满干劲的民警、驻所律师,投入到矛盾纠纷大调解新格局中。

  调解制度被誉为中国法治名片上的花朵。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同于司法审判,人民调解程序保留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因素,是一种更柔软、更温和的解决民事纠纷的手段。在邓树善看来,基层纠纷主要表现为邻里、家庭和婚姻等民间纠纷,法律关系简单,直接进入审判程序并非最优解,而调解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这样更有利于矛盾双方的和谐与共处。

  几个月前,两名面有愠色的男子被带到了调解室。据了解,其中一名男子在公交车上没戴口罩。另一名男子认为违反了防疫要求,上前要求他戴口罩并威胁报警,结果被对方打伤。伤者索要五千元的赔偿,而伤人者情绪激动,拒绝赔偿。

  “双方看问题的立场不一致,所以我要想办法让他们互相理解。”明确了思路,邓树善便着手开始调解。他通过解读案件,将法律风险告知伤人者,向伤者明确责任划分。

  在此期间,他耐心听取涉事双方意见,以自身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劝说当事人各退一步,换位思考。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伤人者当场给付了赔偿款,给一场纠纷画上了句号。

  调解员的工作就是这样在日复一日的与人打交道中度过的,但他身上那份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的真诚未减分毫。作为皇冠派出所调解室的骨干力量,邓树善能够以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贡献于每一个矛盾纠纷案件,同时以独特的亲和力感染着每一位参与调解的当事人。

  在与他搭档的驻所律师看来,邓树善有着自己独特的调解风格。“他往往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案件的症结所在传达给当事人,同时在他身上显露出的处世智慧和人格魅力,能够大大提高调解的公信力。”他说,“一旦大家认可了调解员的中立地位,那么就为案件的成功调解奠定了基础。”

  调解是门艺术,也是科学。它如同一座心桥,让双方难以表达的诉求和困难得以畅通无阻地传递。它不仅可以将矛盾纠纷控制在最小范围和最低程度上,预防对社会秩序的破坏,而且能变阻力为动力,化消极为积极,促进和谐稳定。“我现在越来越喜欢这项工作了,每当我看到双方握手言和,心情都非常愉悦。”邓树善告诉记者,担任皇冠派出所调解员让他老有所学,老有所用,使他的退休生活更加充实。

  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施行十周年。近年来,经区公安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在防范化解矛盾中的作用,大量纠纷有效化解在萌芽阶段,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得到明显增强,涌现出一批以邓树善为代表的优秀人民调解员。他们抱朴守拙,用真心赢信赖和依靠。他们厚积薄发,用法律助人理清纷扰。他们立足岗位,始终坚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群众的贴心人,展现出基层人民调解员最美的风采。

责编:殷子茹
审签:王陆见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