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教育 |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深化校企合作 以人才培育助力产业“展翅腾飞”
··
大众网记者 王瑜 通讯员 张鑫 陈晓宝 烟台报道
你脑海中的无人机,是不是都是小小的,只能航拍?
如果我告诉你,无人机应用技术已经成为一门学科,无人机驾驶与操作培训成为越来越火热的一项技术,无人机在物流配送、农林植保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样,对无人机应用产生了浓厚兴趣?
就在不久前,烟台市以壹通无人机系统有限公司、烟台大学、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牵头,联合相关知名高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同成立了烟台市低空经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作为全国最早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的高职院校之一,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技术攻关与科研成果转化,探索出一条助力低空经济产业“展翅腾飞”的新路径。
以用促学,一半以上毕业生从事无人机相关工作
定点抛投?穿越机拍摄?编队飞行?听起来十分炫酷!
这不是在表演,而是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们正在上课和实训的场景。
自2019年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以来,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便在教学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上下起了功夫,教师队伍不断专业化,“双师型”教师越来越多,其中持有无人机操控员执照的(超视距多旋翼)就有4人;团队主持完成山东省高校科技计划项目课题2项,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3项。同时,将教研成果和工程实例引入教学和教材建设中,出版“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部,建设山东省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2门,发表论文11篇,取得实用新型专利18项。
2019年,与江苏无国界公司在应用无人机技术专业开设“江苏无国界校企合作班”,目前已招收了三届学生。与中航通飞(山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设校企合作班,目前已招收了一届学生。与山东步云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了人才培养和实习就业合作。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也引入兼职教师上专业课的模式,将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的知识传输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更实际的无人机应用技术,同时解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更有助于学生将来就业。”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电子工程系副主任陈晓宝说,经过不断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用促学,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在第十七届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多项赛事中,无人机专业学生多次获得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8项、二三等奖十余项。学生就业率达到95%,其中一半以上学生从事无人机相关专业,多名学生创业开办了无人机应用公司。
更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无人机专业还拥有无人机组装调试实训室、无人机行业应用实训室、无人机仿真模拟实训室、无人机编队训练实训室、无人机室内飞行实训室、无人机创新创业实训室、无人机室外训练基地等23个理实一体实训室,为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提供支持。
服务社会 打造产业服务“升级版”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围绕全市“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和16条重点产业链,烟台市已组建25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嵌互融、共生协调发展。
在低空经济领域,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在无人机技术研发、操控优化及创新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联合壹通无人机系统有限公司、中航通飞(山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烟台云都海鹰无人机应用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大型无人驾驶运输机研发制造、无人机行业应用、无人机执照培训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建低空经济产业学院,共同开展低空经济紧缺人才培养。
专业与山东步云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中航通飞(山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申请了合法空域,开展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培训,截至目前完成了六期培训,100余人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无人机驾驶员证书。与北京优云智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在教育部1+X证书、人社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考试等领域开展了合作。
“随着国家对低空经济的重视和政策支持,烟台市在无人机应用、物流配送、农林植保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低空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支撑,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等低空经济相关专业,可以有效解决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推动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陈晓宝说,依托行业影响力,学院与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无人机工作委员会、中国民航飞行员协会等建立了紧密联系,共同围绕航空运输行业以及无人机产业的发展趋势展开了深度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