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件有落实 事事有回音——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完毕

··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潍坊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以来,市人大代表共提出建议277件,内容包括监察司法、财政经济、科教文卫、城建环保、农业与农村、社会建设等,涉及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据了解,这些建议接收后,交由有关机关和组织研究办理,截至目前,除闭会期间提出的3件建议未到答复期外,其余274件建议已全部答复代表。在市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之际,本报对部分2023年市人大代表建议及办理情况进行梳理、回顾。

  李振杰代表

  加快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观点: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加快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必然要求。根据相关统计,潍坊市公共充电桩与电动汽车比例低于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的要求,且充电桩利用率低。因此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全力满足城市高质量发展需求。

  建议:加快培育电动汽车产业链条,以整车组装、电池研发及上下游配套产业为重点,推动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产业化水平高、配套设施完善、示范应用领先的产业集群;加大电动汽车产业补贴力度,同时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加快推进电动汽车普及;加强充电设施布局统筹规划,坚持全市一盘棋,确保充电设施布局科学合理,同时简化公用充电桩及配套供电线路占地审批流程。

  答复:潍坊市发改委表示,潍坊市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工作,前期围绕加强政策引领、调度考核、奖补政策激励和居民区充电桩建设四个方面开展了相关工作。截至2023年3月,潍坊市电动汽车充电桩保有量为10900个。其中,公共充电桩6000个,专用充电桩1900个,个人充电桩3000个。

  下一步,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潍坊市电动汽车充电桩运营工作专班工作力度,落实责任分工,合力推进潍坊市充电桩建设;坚持规划引领,贯彻落实好《潍坊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突出重点领域,推动居民区充电桩建设,完善公共停车场充电桩,加快推进公务用车充电桩和专用充电桩建设;加大配套政策支持,加快推进“互联网+”应用,逐步形成统一开放、标准规范、竞争有序的充电服务市场。

  孙健代表

  推动预制菜品牌化标准化发展

  观点:近年来,预制菜成为迅速升温的产业,潍坊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重点加快发展预制菜产业的战略部署和打造“中华预制菜产业第一城”的发展愿景。然而,预制菜作为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成为限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建议:整合力量,形成预制菜发展合力,构建产业发展保障体系,推进预制菜食品产业园创建;打造线上线下交易平台,激活市场主体内生动力;以县城传统特色产品为龙头,努力打造“一县一品”特色产业版图,做优做强优势主导产业,擦亮预制菜特色产业“金字招牌”;加强品牌打造,扩大全市预制菜影响力;制定产业标准,加快推进潍坊预制菜品牌化、标准化发展,确保预制菜食品安全。

  答复:市发改委表示,近年来,全市预制菜产业发展虽取得初步成效,但与企业诉求和群众期盼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将强化协作联动,充分发挥预制菜工作专班作用,提供“保姆式”服务,发挥好预制菜产业联盟及统采平台作用,实现抱团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国预制菜产业发展引领极;强化平台建设,支持全国首个预制菜产业互联网平台快肴网做大做强;开展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创建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20处;持续加强金融支持,帮助解决涉农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点培育1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100个现代农业园区、1000家产业合作社;支持各县市区打造各具特色的专业预制菜园区。强化品牌建设,实施预制菜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不断开拓市场,助力潍坊预制菜更大规模“走出去”。

  杨爱君代表

  优化提升城区生态绿地建设

  观点:近年来,潍坊市通过组织开展林荫工程、口袋公园建设等绿化项目,实现了城市绿量翻番、城市面貌大变样。然而,面对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潍坊市的城市生态绿地建设对标国内、国际先进城市建设的标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

  建议:科学搞好绿地规划,按照国际大城市的标准和要求,全面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发挥潍坊地理位置、环境特点、气候特征、植物多样性等优势,建设山东省植物园,提高城市知名度。树立以设计、施工、养护为一体的生态绿化理念,对城区绿地进行保护、改造、提升。建立绿地养护电子档案,实现城市绿地量化评估和动态监管。

  答复:市城市管理局表示,关于科学搞好绿地规划,2020年,市城市管理局组织编制了《潍坊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20—2035)》,2021年11月1日,该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实施;2023年,启动《潍坊市公园体系规划》《城市绿道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推动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关于建设山东省植物园,已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座谈,并会同规划国土部门进行论证,下一步将结合土地、资金情况,积极予以推进。关于强化管理养护工作,通过修订完善相关标准,为规范管绿护绿提供了制度保障;严格精细化养护和督查考核,不断巩固城市绿化成果。关于建立绿地养护电子档案,目前,潍坊市在市城管执法支队建有市级智慧城管运行平台,园林绿化已纳入平台运行监管范围,下一步将积极推行智能手段在园林管理中的应用,同时建立各类城市绿地、古树名木、古树后备资源档案和电子信息数据库,实现动态更新、资源共享。

  姜雪梅代表

  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

  观点:近年来,潍坊市在发展义务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教育水平、办学条件、学生成长环境都有了很大提升,但学校周边文化环境、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建议:针对校园周边经营秩序、交通秩序、社会治安、卫生健康等持续开展综合整治,大力打击各类售卖非法出版物、电子烟、不合格食品等行为。建立长效机制,坚持整治与日常管理并重,定期巡查,规范学校周边经营秩序。实行校园周边“高峰勤务”机制,加强交通疏导、定点执勤和巡逻巡查,切实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答复:市公安局表示,近年来,市公安局持续监督指导校园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加大校园周边治安交通秩序整治力度,落实“高峰勤务”和“5+1”护学岗机制,有效维护了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稳定。市公安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校园周边出租屋等重点部位,网吧、游戏厅等重点场所的清理整治力度,净化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加强上下学期间校园周边的巡逻防控,落实“5+1”护学岗机制,及时发现制止欺凌、伤害等涉校违法犯罪。加强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整治,优化警力配置,严格落实校园周边“高峰勤务”,引导车辆和人员有序通行。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和重点人员管控,切实把涉校矛盾风险化解在萌芽阶段;会同有关部门深入摸排校园周边各类风险人员,严防造成现实危害。健全完善涉校案件线索摸排、快速处置、侦查破案等工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涉校违法犯罪。

  高东代表

  扎实推进惠民综合体建设运营

  观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来临,全国各地推出许多有力措施,包括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家门口服务。做好老年人康养服务需要镇街、社区、群众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各部门充分研判统筹安排,因地制宜扎实推进惠民综合体等民生实事项目建设。

  建议:通过“民意小圆桌”“居民议事会”等平台,以民主察民情,让惠民综合体更好满足辖区群众需求。统筹研判,做好结合文章,抓好项目内容建设,特别是要因地制宜,推进“下沉式”基本公共服务,强化数字赋能,打造一批惠民综合体。坚持实事求是,先行先试灵活运营,形成长效机制。突出公益属性,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打造潍坊养老新模式。

  答复:市民政局表示,潍坊市已初步建立起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信息化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下一步,将持续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依托潍坊市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对接医疗健康、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信息资源,推进数据共享;不断研发服务模块,提升智慧养老服务能力。着力提升社区居家服务水平,持续培育和引进专业养老服务组织,打造养老服务综合体,推动专业养老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持续增加有效供给,强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管理运营,不断提升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推广助老食堂建设,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实施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养老服务人才支撑能力。

  王玉梅代表

  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观点:近年来,市区免费开放的公共运动场所较少,不能有效满足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锻炼需求。面对这一供需矛盾,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实现体育设施资源共享,对于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有着重要意义。

  建议:结合每所学校具体情况,制定“一校一策”的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方案,并确保校园安全有序、体育设施和器材等安全可靠。明确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时间和对象,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可实行定时定段与预约开放相结合的方式。完善相关政策,以保障学校体育场馆安全有序对外开放。

  答复:市教育局表示,近年来,根据潍坊市相关政策要求,市教育局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稳步开放中心城区符合条件的中小学校体育设施。下一步,将加强宣传,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督促指导有关学校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制度,预防并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研究解决开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扎实推进具备条件的学校体育健身场所错时向社会开放。

  另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潍坊市持续推动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每年秋天更新开放名单并向社会公布。截至目前,全市共开放具备条件的学校150所。此外,在公办中小学体育设施开放的同时,潍坊市还不断推进高校、体育馆等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极大缓解了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与体育场馆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

责编:邱琳
审签:张琨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