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昌邑:让发展底气更足、动力更强、活力更旺
··
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
笃行实干谱新篇,奋楫扬帆再起航。2月7日上午,潍坊昌邑市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发出了加快发展的“最强音”,吹响了大干快干的“集结号”。
新的一年,昌邑市聚焦潍坊市委“一七五一”思路目标和任务举措,坚持“1243”工作思路不动摇,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拼经济、扩需求、强创新、稳市场、防风险,优化环境、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稳健向好、进中提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为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贡献昌邑力量。
提能级,产业发展势头足
“24小时满负荷生产”“赶订单,春节不停工……”记者走访昌邑市部分企业的生产一线,在机器轰鸣声和工人忙碌身影中,感受工业发展的强劲脉搏。
在位于昌邑经济开发区下营化工产业园的山东海天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反应釜、蒸馏塔等核心设备高效运作,工人们驾驶着电动叉车来回穿梭,忙碌而有序。一袋袋封装好的小苏打通过传送带平稳地运送到打包区域,机械手码垛机精准地将这些产品排列整齐,一派繁忙景象。
依托昌邑经济开发区下营化工产业园和龙池化工产业园2个省级化工产业园,昌邑市持续放大化工产业优势,化工类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9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5家,海洋精细化工特色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级特色产业集群,现代海洋生态经济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省级“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昌邑市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奋力推动经济实现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
着力塑强现代化产业体系,昌邑工业强市势头强劲。华晨纺织、三峡新能源昌邑分公司入选国家级5G工厂,金昌树新材料在“新三板”挂牌,亚星新材料建设国内最大的含氯聚合物生产基地、入选省级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名单。三力本诺、成泰新材料分别入选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荣信化工、森汇新材料、奥友化学、永健机械入选省瞪羚企业名单。
提档晋级,推动农牧业量质齐升。昌邑市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农业增效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8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11.2亿斤。柳疃镇成功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入选第二批省数字乡村试点,“碱地粮仓”片区获评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梨花水镇”示范区入选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128个,昌邑大姜创建为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山阳大梨、昌邑鲜牛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6家农民合作社入围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规模化畜禽养殖能力突破1.2亿只(头),优然牧业建成规模全国前十的奶牛养殖基地。
昌邑正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投入新一年的工作,奋力夺取首季“开门红”、实现全年“满堂彩”,力争赢得新一年的好彩头、好势头。
出实招,制造业“新质”浪潮涌
地面平整光洁、视野明亮开阔,偌大的车间里难觅工人身影,眼到之处,是各式机器人灵活运转。“我们率先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为德国大众、博世马勒等提供工业产品设计服务,以行业领先的工业设备,融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网络技术,实现了向‘黑色+有色’铸造的转型升级。”在浩信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智能制造中心项目现场,公司副总经理马文忠向记者介绍。
技改“加码”,工业向“新”。在昌邑,向新技术、新设备要“新质生产力”的场景比比皆是。助力企业向“新”而行。昌邑市如何推动制造业向新、向智、向绿更好发展?
让企业在产业技术攻关中“唱主角”,发挥企业“出题人”“阅卷人”作用。2024年,昌邑市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让“老树发新枝”,滚动实施“百项技改、百企转型”,99个项目列入省市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导向目录,坚持“数智赋能”,鼓励企业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工程,打通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的“堵点”,释放数字化转型强大势能,目前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入选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试点,浩信股份入选首批省数字经济创新平台,3家企业入选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
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昌邑市精准摸排企业需求,对接高校院所,绘制“人才地图”,统筹镇街区、部门单位力量,常态化对接西北工业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等56家高校院所,开展以“党政领导访名校”“一小时高校圈引才”为主要形式的对接交流活动110余场次,集聚高层次人才75人,落地人才科技创新项目50项。打造产业创新平台,聚焦海洋产业、高端化工、铸造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和优势产能,瞄准国内一流学科院校,搭建“一产业一平台”合作模式,引进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7个,山东永健机械有限公司和潍坊三力本诺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谋发展、谱新篇。2025年,昌邑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不动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结构优化、链条完善、支撑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优服务,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总投资30.5亿元的凯盛新材料跑出“3年完成3期项目建设”的凯盛速度;城西生态制造产业园引进建设年产5万吨智慧光伏支架,实现当年引进、当年开工、当年建设……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围绕“减环节、减时间、减费用、提质量”目标,昌邑市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攻坚行动,479名县镇两级服务企业专员常态化联系走访1599家企业,发挥服务企业机制作用,化解各类发展难题380余个。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无证明城市”等改革,扎实推进“市域通办通取”“智审速办”试点揭榜,擦亮“畅邑办”政务服务品牌,真正让企业早开工、早投产,把省出来的时间转化为实打实的效益。
创优营商环境,发力“双招双引”。昌邑市不断健全完善“1+10+6+N”一体化招商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关于实施“5+7”准入决策机制推动亿元工业项目招引突破发展的办法》,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对审议通过的项目,组建项目专组,明确推进措施,落实全生命周期服务,确保项目引进“好”、推进“快”、保障“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是“气候”,资金是“候鸟”。哪里环境好,资本和要素就往哪里跑。2025年,昌邑全面加速推进总投资1152亿元的174个重点项目,在保证安全、质量和环保的前提下,应开尽开、能干早干,全力全速推进。
新年开篇,昌邑及早部署、抓紧落实、“干”字为先,奏响经济奋进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