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耿店村116名青年全部回村:感觉在村里创业“有面子”、有成就感!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赵志鹏 李连显 刘哲忠 聊城报道

  深秋时节,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耿店村的清晨增添了几分凉意。早晨刚过七点,耿付建像往常一样,拿着除草铲、骑上电动车,来到村西头的大棚里,开始了一天忙碌而充实的劳作。

  “现在大棚一多,我和对象平时忙不过来,就雇了4个长期工。”耿付建说,现在在家里种植大棚蔬菜的收入远比在外打工挣得多,生活过得富足。

  2010年,22岁的耿付建放弃了在深圳电子厂干维修打印机的工作,选择回乡创业。尽管在深圳当时每月能有4000多元的收入,但用他的话说“仍然是存不到钱”,“不如回村里干有面子、有成就感”。

  也就是在这一年,耿付建顶着压力回村投资30万元,建起了5个大棚,而且只种尖椒。让他没想到的是,一年半就收回了成本。尝到“甜头”的耿付建,在2019年扩大了种植规模,一下子又增加了6个棚。如今,11个大棚一年的尖椒产量就有20多万斤,纯收入能达到50多万元。

耿店村大棚数达到了700多个,户均4个棚

耿付建在大棚里查看尖椒长势情况

  如今,耿店村有116名像耿付建一样的“80、90后”选择返乡,扎根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他们有的在当地的绿隆农业科技公司当会计、技术员,有的投资建大棚,人均每年纯收入都超过了46000元。

  年轻人的回归,给耿店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面貌。全村大棚数量翻了十几倍,达到了700多个,户均4个棚。“棚二代”这一品牌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为什么耿店村“80、90后青年”都返乡创业?在耿店村党支部书记耿遵珠看来,吸引年轻人回归家乡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收入要有保障,在村里的收入要高于在外打工的收入,年轻人才愿意回来。第二,配套服务要好,整合土地、架电、修路需要靠坚强的战斗堡垒班子搞好服务,让年轻人回来得放心,在家里干得舒心。第三,生活有品质,通过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做好新农村建设,让老百姓住上水电、暖气齐全的楼房,和城市生活没有区别。

耿店村党支部书记耿遵珠和返乡青年交流黄瓜长势情况

航拍镜头下的耿店社区楼房

  “家家住楼房、户户有轿车,每年有几十万的收入,生活水平上去了,年轻人自然就愿意回来建设家乡。”耿遵珠坦言,耿店村逐渐成为发展高地,就带来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乡村振兴就顺理成章了。

  目前,耿店村已建好蔬菜冷链物流和蔬菜加工厂。下一步,耿遵珠计划围绕蔬菜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向速冻菜、预制菜方向发展,吸引高学历的年轻人、大学生参与到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和运营中。

  “只有把高学历的年轻人吸引回来,做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才能行稳致远。”耿遵珠说,他们还要发挥先富优势,探索以耿店为龙头,区域联动共赢共富的发展路子,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用好“棚二代”创业园和聊城市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学院,培育更多新型农民,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速共同富裕进程。

责编:田明栋
审签:李兆辉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