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智能制造崛起之路②枣庄不生产汽车,却能生产汽车发动机产线
··
编者按: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大力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今年在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的背景下,又专门成立了枣庄市智能制造产业促进中心,全市智能制造产业高速发展。大众网·海报新闻特推出“枣庄智能制造崛起之路”系列报道,探寻智能制造产业在鲁南小城枣庄得以高速崛起的背后经验。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袁鹏 枣庄报道
枣庄并不是一个工业明星城市,缺少汽车、高铁这样引人注意的工业成品产出;然而作为一个挂着鲁D车牌的老工业城市,枣庄却有着坚实的工业基础,这也催生了交大智邦、一唯自动化等智能制造企业,它们不生产汽车、高铁,但它们的产品却能生产汽车、高铁。
没有人,灯都不用开了
位于枣庄高新区的交大智邦(枣庄)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由上海交大智邦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威能数字机器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兴建。该项目依托上海交大研发实力以及上海交大智邦科技多条汽车动力总成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验证线生产经验,建立工艺、装备集成与智能制造共性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和生产制造基地。
说到交大智邦落地枣庄,其实还有一个曲折的小故事。
众所周知,上海交大是国内车辆装备研究的执牛耳者,当年上海方面在完成了汽车动力总成智能生产线的技术攻关后试图让项目落地进行产业化。
最初计划的落地位置是珠三角,因为当地汇聚了众多整车厂,然而后来却意识到这个事想反了,作为装备项目需要的应该是一个有装备制造产业支撑的地方,作为“全国中小机床之都”的枣庄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目前项目一期已经建设完成15000平方米的恒温车间及办公楼,智慧“黑灯工厂”示范生产线已经调试运行,成为山东移动5G工业互联智慧工厂首家示范基地。
在车间里顶着5G天线的无人小叉车到处跑来跑去,机械臂上料下料忙得不亦乐乎,不用人在一旁监工,生产就已经完成。
而且,没有人,灯都不用开了。
“其实我们中标的设备并不比进口的便宜”
目前, 交大智邦(枣庄)已经形成了汽车动力总成智能生产线、高精高速数控机床单机、高精度数控回转台等高端产品矩阵。
“其实我们中标的设备并不比进口的便宜。”交大智邦(枣庄)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齐泮华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他们刚中标了上汽通用一套汽车动力总成智能生产线项目。
和国外的设备比起来交大智邦的并没有更便宜,这其实一开始也让国外设备商搞不懂,后来对方经过研究发现交大智邦的设备有5G加持、更智能化,而且需要的操作人员比国外设备少得多,这对整车厂来说都是能带来真金白银的亮点。
齐泮华认为,单纯的低价策略并不能真正带来效益,而且也不会长久。他们就是要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不断迎接挑战,实现智能制造业的跨越发展,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高铁产线用上枣庄“智造”
在位于枣庄市台儿庄区的山东一唯自动化有限公司,记者也看到了与交大智邦(枣庄)车间类似的景象。
山东一唯的绝活是大尺寸几何体在线测量、机器人打磨两项核心技术,主要从事无人工厂、智能工厂的方案研发及应用。
这是一家由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文龙博士携哈尔滨工业大学唐文彦博士、世界500强高管团队等注册成立的高科技创业公司。
来到车间,赫然出现的一面火车的白车身引起了记者兴趣,山东一唯的总经理王祥海告诉记者,在这里看到的是高铁白车身机器人打磨系统,可以自动化对高铁白车身进行测量、打磨,提高生产效率与精度。
“产学研相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这是王祥海总结的公司核心优势与特色,在他们的团队中拥有多位专家、博士,已经形成智能制造理论研究、应用方案研究、工程解决方案研究及产业化落地的人才梯队体系。
与众多业界巨头建立合作
据了解,在积极推进学术研究成果转化工作中,山东一唯已与中国航天合作研发“飞行器表面轮廓测量系统”;与中国中车四方研究所合作研发“高铁钩缓相控阵超声波机器人检测系统”;与中国石油合作研发“螺旋钢管成型机器人检测系统”;与中国船舶合作研发“舰船小部件机器人打磨系统”及“机器人焊接系统”。
公司核心技术处在业界领先水平,部分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服务本土企业,助力本地技术升级方面,山东一唯则已与台儿庄区内先罗机械、山东方力、百草园等企业,完成了智能产线方案论证的工作,部分企业已经投资建设了机器人焊接工作站及机器人焊接产线,其他几家企业已经启动智能化产线的规划设计工作。
“我们深刻感受到枣庄制造型企业智能化改造的决心与意志,山东一唯有信心、有能力为枣庄市的制造业提供可靠的智能化系统集成方案,为枣庄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贡献力量。”王祥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