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职业学院召开解放思想大讨论动员大会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学瑞 滨州报道
为深入学习领会全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和教育部年度工作要点精神,传达贯彻全市第十次党代会和第十二届人大、政协会议精神,部署落实全市“山东走在前,滨州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在滨州、知滨州、爱滨州、建滨州”主题实践活动要求,3月1日下午,滨州职业学院召开“扛牢使命勇担当 争先向前创一流”解放思想大讨论动员大会。
会议采用现场参加和网络视频方式举行,设主会场和四个分会场。党委书记杨光军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副书记、院长石忠出席会议并回顾总结2021年工作成效,部署安排2022年度目标任务;党委副书记李岩主持会议;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石爱中,党委委员、副院长宣永华、荆晓玲,党委委员、滨州应用科技研究院院长胡洪涛,副院长李明月,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杨玉梅出席会议。
杨光军在讲话中指出,2022年是全面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和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新局面的关键之年,也是学院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打好“双高”建设、“申本升格”攻坚战的成势之年。保五争三奔第一,整体工作保持前五,多个领域进入前三,更多项目争取第一。研判“大势”,锚定目标,提质培优。胸怀大局谋大事,力争实现全球“国际可交流”、全国“中国特色”、全省“业内都认可”、全市“当地离不开”;善应变局克难事,主动选标对标,瞄准全省全国一流兄弟院校,纵向主动对接,横向取经学习,破除视野狭窄、思维固化、路径依赖,克难攻坚、善作善成,以思想的大解放实现大发展;勇于破局创新事,坚持把“双高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把“申本升格”作为“重中之重”,把“提质培优”作为核心要义,把“职教高地”作为“关键支撑”。胸怀“大局”,突破重点,争先向前开新局。要扬长板,转优势为胜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方式和方法,切实擦亮品牌,把优势转化为发展的胜势,变成长久的品牌,推进工作提标升级;要补短板,变弱项为强项,努力找准创新的切入点,瞄准创新的突破口,通过创新切实把短板补齐、把弱项变强,推动学院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要筑底板,化被动为主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师生教育管理,强化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扛紧扛牢疫情防控责任。勇担“大任”,锻造队伍,干事创业做表率。要在党建引领中提升政治能力,在质量水平上下功夫,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不断提升办学治校的能力和水平;要在育人实践中涵养综合素质,坚持把教师队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打造教学团队,积极投身教学能力大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继续深化职称评聘改革,落实常态化评聘;要在解放思想中锤炼过硬作风,开展“山东走在前,滨州怎么办,滨州争先向前,滨职担当什么”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在滨州、知滨州、爱滨州、建滨州”主题实践活动,把解放思想的成果转化为“战拼抢”的作风和“能成行”的韧劲。建立校内调研长效工作机制,形成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报告和工作典型案例。
杨光军强调,全院上下要以解放思想大讨论和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争先向前,奋力夺取全年“开门红”,以学院高质量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石忠回顾总结了2021年工作成效,部署安排了2022年度目标任务。他强调,要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推动各项工作争第一、创一流,把主题实践活动和“加强作风建设专项行动”贯穿于全年全局工作,全力推动高品质特色化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冲刺双高三十强、建成职业技术大学”奠定坚实基。强化党建引领,压实党建主体责任,筑牢意识形态防线,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厚植品质优势,增强内涵发展“硬实力”。构建需求导向、错位发展的特色专业体系,推进“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搭建多层次、宽领域国际办学平台,提升高水平科研及成果转化实效,优化梯度合理、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结构。深化三全育人,精耕立德树人“责任田”,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完善育人制度体系,搭建多元育人平台。立足聚能赋能,争当服务发展的“助推器”。健全招生就业机制,提升技术服务能级,拓展社会培训功能。优化内部治理,增强管理服务“保障力”。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全力做好资产财务工作,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他希望,全院上下锚定“十四五”发展目标,汇聚众智、凝聚合力,干在实处、勇当标杆,不断开创学院更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李岩主持会议并指出,各院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工要立足学院实际和岗位职责,紧紧抓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识上要“深”,以非常之力求突破、树高峰;成果上要“实”,以创新之法赋新能、促转型;纪律上要“严”,以恒久之功筑根基、强队伍。以更高的目标定位、更大的工作力度、更实的工作举措,为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全体教职工通过现场参加和网络视频方式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