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田”变“高产田” 齐河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吨半粮”创建

··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藏粮于地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全国产粮大县,德州市齐河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吨半粮”生产能力基础。

  眼下,正值玉米田间除草的关键期,在齐河县华店镇后拐村,种粮大户赵金城所采用的除草方式与往年大不相同,采用几台大型植保机械进行除草,大幅提升作业效率。“现在路修的非常平整,大型机械也能进田了,种地比以前轻松很多。就打药来说,植保机一天能打药几百亩,之前人工打药,一天只能打十几亩。”赵金城告诉记者。

  赵金城所住的后拐村是个只有300多口人的小村。在往年,由于地块分散、道路狭窄,大型农机无法进出,严重制约了生产效率。另外,随着村中青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多数是老人和妇女,种地变得费时费力,小麦亩产只能达到八、九百斤。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据了解,从2011年起,齐河县整合资金12多亿元,按照“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地力足、灾能减、功能全”的高标准农田九大配套体系,整建制推进、大方田引领高标准农田建设。原本田地分散的后拐村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让赵金城没有想到的是农田的变化,竟然使得农机合作社主动找上门。“从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后,农机服务合作社主动和我们合作,大部分的作业都更换了机械化设备,相比于之前,每亩地能算下来省二、三百块钱,省出来的这些时间还可以进城打工,又增加了收入。”

  规模种田带来的效益引起了赵金城留意,在原本自家土地基础上流转了村民200多亩地,每年纯收益20多万元。天有不测风云,去年齐河县遭遇罕见的秋汛,使老赵的心一下悬了起来。好在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配备了良好的灌排系统,小麦播期未受太大影响。

  说起高标准农田的好处,老赵应接不暇。他告诉记者,在今年小麦返青中后期,由于缺乏有效降水,农田受到了春旱影响。照以往,需要引调黄河水进行灌溉,但远水难解近渴,这种情况下,高标准农田里打的机井发挥出了大功效,只需通过射频卡轻轻一刷就能实现取水浇灌。

  高标准农田使得百姓旱涝保收,“望天田”摇身变成“高产田”,使老赵种田的底气更加十足。此外,令老赵意想不到的是,齐河县为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在所有的高标准农田里安装了智能监测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农业生产中所要关注的墒情、苗情、虫情、灾情等情况,并能自动预警,有效缩短灾情测报周期,大幅提升精准监测、科学防控和农业灾情预警水平。

  据了解,除了农田智能检测设备外,齐河县还安装了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检测,通过这些智能设备,能够将农田数据传输到智慧大数据平台,可以实时了解农田的情况。“在平台上出现的这种黄色的预警信息,它是一个高温预警。在小麦的生长后期,容易形成干热风天气。我们会第一时间把这个预警信息,推送给农业部门和种粮大户手中,提醒他们做好防范。除此之外,平台上还包含农田温度、湿度、风速等数据,可以为农民“一喷三防”作业选择最佳时间。”齐河县气象局高级工程师朱保美说。

  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户增收增效。在今年,赵金城流转的200亩小麦平均亩产在1400斤左右,较去年增产140多斤。

  近年来,齐河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提升工程,以山东省实施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试点项目为抓手,到2023年,齐河县将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39.89万亩,实现115万亩全县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良好的粮田,为粮食高产、稳产、均衡增产奠定基础(通讯员 焦丽  王凡)

责编:翟岩
审签:赫洋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