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口纪事(22)| 一张纸 两本书
··
黄河口纪事(22)| 一张纸 两本书
□马宝涛
纸,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而战争,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它总会时常出现在历史的进程中。在中国的古老智慧中,“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是兵法的最高境界。而闪烁着真理光芒的理论,可以穿透历史迷雾,指引航向。千年古县广饶,用“一张纸”和“两本书”,改写了历史,影响了世界。
“一张纸”是华泰纸业,全球最大新闻纸制造者;“两本书”,分别是《孙子兵法》和《共产党宣言》,一本属于兵圣孙武的成名作,一本为全国最早农村党支部之一使用和保存下来的《共产党宣言》首版中文全译本。
一
1976年夏日的一天,山东省广饶县县城东南,一片荒地里聚集起一群带着窝头、推着小车的农民,大伙挽起裤脚填水泡、平土地、打土坯、砌厂房。很快,一个新闻在坊间传开:“大王公社造纸厂”成立啦!施工队伍中那个大嗓门、高个子的青年,名叫李建华,时年25岁,被公社任命为厂长。
很快,李建华们造出了第一张纸!
对于纸,所有人都不陌生。这个诞生于东汉的产物经历了几千年的岁月蹉跎,在缓慢迭代中,功能越来越多,如今时时刻刻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当年那个造纸小作坊一路高歌猛进,今天已是全球单厂最大新闻纸生产基地——华泰集团。这里生产的“山东好品”改变了产业格局,让全球纸业重新洗牌。
华泰集团总部位于东营市广饶县,旗下现有华泰新闻纸工业园、华泰清河文化纸工业园、日照华泰浆纸工业园、河北华泰纸业、安徽华泰林浆环保基地、广东华泰浆纸出口基地六大造纸基地。生产新闻纸、铜版纸、胶版纸、复印纸、包装纸等百余个品种,产品遍布全国各地,远销美国、英国、德国、东盟等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华泰集团现有员工1.5万人,总资产380余亿元,年造纸生产能力400万吨。位居中国企业500强榜单第310位、山东民营企业百强第9位,蝉联中国造纸十强企业。
“一张纸”强劲崛起背后,是其规模。而成就这规模的,是这张纸上写满了“创新”,自主关键核心技术使企业始终站在行业最前沿。全国造纸行业首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建在华泰集团;全国造纸行业20年来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花落华泰集团;造纸行业首个中国驰名商标是“华泰”。
如今的高速公路,限速最高值是120公里每小时。华泰集团年产45万吨高档彩色胶印新闻纸项目,出纸速度为每分钟2000米,即120公里/小时;纸幅宽度11.25米,相当于双向四车道,是迄今为止全球单机产能最大、车速最快、纸幅最宽的新闻纸生产线。
华泰新闻纸占据全国70%的市场份额,用其印制的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大报大刊,每天走进全国各地千家万户、中央和国家机关。《人民日报》首都版、《求是》杂志等报刊、书籍均采用“量身定制”的华泰纸张印刷……
二
广饶县,隶属山东省东营市,秦设县,古称乐安,被联合国地名组织评定为千年古县。
据史料记载,孙子(孙武,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60年),字长卿,齐国乐安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今天,位于广饶县乐安大街的孙子文化园,巨石砌筑的“兵”字造型大门,威武雄壮,气宇轩昂。走进大门,“打开一本好书 开启一个世界”的标语,指引人们去探究《孙子兵法》的奥秘。
《孙子兵法》,由孙武撰,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全书共5900多字,分为十三篇: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每篇皆以“孙子曰”开头,逻辑严谨,语言简练,文风质朴,善用排比铺陈叙说,比喻生动具体。如写军队的行动:“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既贴切又形象,且音韵铿锵。
该书迄今最早的传世本,为1972年山东银雀山出土的汉墓竹书《孙子兵法》。现存最早的刻本为南宋孝宗、光宗年间的《十一家注孙子》。其注本以曹操注最早,《平津馆丛书》所收《孙吴司马法》中有《魏武帝孙子》。此后注家颇多,如孙星衍的《孙子十家注》、杨炳安的《孙子会笺》等。
《孙子兵法》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军事理论,归纳出战争的原理原则,举凡战前之准备,策略之运用,作战之布署,敌情之研判等,巨细无遗,周严完备。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害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战略和战术,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
《孙子兵法》不仅是一部兵书,两千多年来在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更代表着炎黄子孙的智慧、思想、文化,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在政治斗争、商业竞争、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给人们提供了许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是所有共产党人都不能绕过的经典。
中国第一个以《共产党宣言》为主题的陈列馆坐落于广饶县大王镇,当地曾诞生了全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刘集支部,使用和保存了首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
时光回溯到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在欧洲迅速发展起来,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异常尖锐。然而,极度贫困的无产阶级只凭朴素的阶级感情去反对资产阶级,又受到各种不科学思潮的影响,革命斗争一次又一次地失败,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来指明斗争的方式和前途。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天鹅咖啡馆合作写成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其在英国伦敦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
1920年8月,在它诞生70年后,这部石破天惊的世界巨著被陈望道译为中文,在上海问世。初版一千册,一销而空,其中一本辗转到了女共产党员刘雨辉手中。
1925年,山东省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中共刘集支部秘密成立,刘良才任书记。
1926年春,刘雨辉将这本书从济南带到刘集。“听‘大胡子’的话,就有田种、有饭吃。”刘良才将书中晦涩难懂的道理转换成朴素的语言,带领党员群众一遍遍地学,还将书中内容编成当地特有的曲艺形式进行讲授、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醒悟:大家要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坚决翻身求解放。在党的领导下,当地干部群众陆续开展了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斗争和战斗。
1927年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了山东,国民党罗列的“禁书名单”中,《共产党宣言》名列榜首。刘良才冒着生命危险,在住宅墙角外挖了一个隐蔽地窖,把书藏起来,躲过敌人无数次搜查,刘集支部也被迫转入地下活动。1931年,刘良才被山东省委调任潍县县委书记,临行前他把那本《共产党宣言》转交给了支部委员刘考文保存。刘考文先是将它藏在粮囤底下,后又封入灶头,再转至房顶脊瓦下。1932年8月以后,革命斗争形势日趋恶化,刘考文估计到自己有可能被敌人逮捕,便把该书转交给了忠厚老实、不太引人注意的共产党员刘世厚保存。
不久,刘考文被捕,刘良才牺牲。这本书不但成为刘集支部党员们的精神支柱,也寄托了刘世厚对老战友的怀念、对未来革命胜利的希望。于是,刘世厚精心地用油纸包好,把它秘密封到了屋山墙的雀眼里。
1941年初,1000多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刘集村,见人就杀,见房就烧,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刘集惨案”。当时,已逃离村庄的刘世厚,心里一直惦记着那本书,于是从小路偷偷返回村庄,躲过敌人搜捕,从烈火熊熊的雀眼里抢出了眼看就要被大火吞噬的《共产党宣言》!
冒着一场场危险,躲过一次次浩劫,几经秘密转移和藏匿,这本书终得保存下来。1975年,广饶县征集文物时,已经84岁高龄的刘世厚将其捐献给了国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一张纸、两本书,跨越2000多年的岁月,见证了广饶县的兴衰荣辱,历史变迁,并且一直到现在依然泽被着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民,见证着独属于这个时代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