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日照丨警惕危险游戏 守护校园安全
··
近日,一种“死亡游戏”流行校园并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该游戏被称为“梦回大唐”或“死亡三秒”。湖南益阳一家长反映,其孩子在游戏后迅速晕倒,并曾发出尖叫,伴随满脸冷汗,直到第二天还感觉头痛头晕。还有网友表示,自己侄子的同班同学,因玩该游戏休克住院。
我们不难发现,随着自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危险游戏潜入校园,如养臭水和黏菌宠物、玩萝卜刀、拍烟卡、用鼻吸能量棒等,新奇的玩具加不寻常的玩法,让这些游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风靡校园,给校园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甚至危及学生生命。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危险游戏屡禁不止呢?
悄无声息地传播。“孩子到底从哪儿学的呢?”“我们小时候也没这些乱七八糟的游戏啊。”“是谁第一个把这种游戏带进校园的呢?”答案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网络。以“死亡游戏”为例,该游戏于20世纪90年代末传入我国,在内地和沿海城市的少数中小学和大学校园传播。早在20年前就被禁入校园的“死亡游戏”,再次卷土重来,推波助澜的便是一些自媒体博主或网站。更让人忧心的是,为了博眼球、赚流量,有的人甚至开始上传“死亡游戏”的视频并鼓动大家挑战,如不加以制止,任其野蛮生长,后果不堪设想。
由“网”而来,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此为危险游戏之一“危”。
禁不住的好奇心。好奇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未知事物对于孩子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比如拆卡游戏,为了拆出所谓的“稀有卡”,有的孩子甚至不惜在直播间消费上千元;比如鼻吸能量棒,口口相传的“倍儿上瘾”的感觉,让很多孩子跃跃欲试;再比如养臭水,将各种材料(比如方便面、牛奶、胶水、蚊子、苍蝇等)加水后“养着”观察,这种没有限定、稀奇古怪的材料“牵动”着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忽视了其危险性。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尝试新事物,追求刺激和冒险。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一些孩子容易受到“死亡游戏”的诱惑,再加上同伴的怂恿、攀比等,就很容易跟风尝试。“死亡游戏”的“风”一旦吹开,势必会危及更多孩子的生命,造成无可挽回的悲剧。
利用好奇心,只顾过程,不计后果,此为危险游戏之二“危”。
披着羊皮的“狼”。危险游戏往往以“无害”的形象出现,披上“解放孩子天性”“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童年”等外皮,让人防不胜防。如,之前在小学生之间流行起的“萝卜刀”“烟卡”等游戏,并不是网友想象中的“童年游戏”,“孩子为了烟卡,劝爸爸多抽烟”“萝卜刀误伤他人”……这些游戏带来的负面影响早已脱离了童年游戏的轨道,将孩子推向危险的边缘。
披着“童年”的外皮,却如狼般窥伺孩子,此为危险游戏之三“危”。
野马脱缰的情绪。危险游戏的盛行也影射出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针对全国范围内超过三万名青少年的调查表明:他们中有1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其中10.8%有轻度抑郁风险,4.0%有重度抑郁风险。缺失的亲情、繁重的学业压力、处理不好的人际关系等都有可能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而毫无节制地上网抽卡、体验窒息感的“死亡游戏”便成为了孩子情绪的宣泄口。压抑许久的情绪,一旦找到寄托,便如脱缰的野马,决堤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
压抑的情绪,生病的心灵,此为危险游戏之四“危”。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方能临“危”不乱。要解决危险游戏的问题,不能隔靴搔痒、扬汤止沸,必须釜底抽薪、多管齐下、攻其要害,才能夺回这场“童年守护战”的主动权。
擒贼先擒“网”。抓住传播的源头,切断传播途径,才能从根源上杜绝“危险游戏”潜入校园。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传播危险游戏的自媒体博主、网站和平台,从源头上杜绝此类游戏的传播途径;另一方面,媒体也应发挥宣传引导作用,通过多种渠道普及“死亡游戏”的危害,提高全社会的防范意识。同时,也应筛选更加适合未成年人的、正能量的课间游戏,广泛宣传,让孩子玩得开心,更玩得安心。
育人先育心。教育不仅要普及知识,更要种树种根, 塑人塑魂。作为学校,更应该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课、班会课、专家讲座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课间要让孩子活动起来,不能为了安全将孩子“圈”在教室。跑步、跳绳、踢足球、踢毽子等运动是扫除心理阴霾的最好方式,课间活动多姿多彩,孩子乐于参与,危险游戏自然没有可乘之机。
养之教,父母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阵地。守好第一阵地,是为人父母应尽的责任。首先,家长要学会与孩子交朋友,和孩子平等对话,只有了解孩子才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其次,要花时间在孩子身上。很多家长工作繁忙,缺乏陪伴,把孩子交给手机、平板等“电子保姆”,这样就给了危险游戏可乘之机;最后,寄语孩子最温暖的爱。在充满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才能拥有一颗坚强、健康的心。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无论是网络上传播“死亡游戏”的博主,还是售卖烟卡的小商小贩,无不是为了一个“利”字。殊不知,为了这些利益,不知道有多少孩子误入歧途,甚至丢掉性命。作为一名公民,我们理应怀揣一颗公德心,推己及人,不取不义之财,不为不善之事,守住道德的底线,为所有的孩子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成长环境。
披着“羊皮”的危险游戏,最终都会露出锋利的狼牙,扑向纯真无知的孩子。在这场守护童年的保卫战中,家庭、学校、社会、个人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搏尽一份力,必会手到擒“狼”,还孩子一个真正的童年。(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