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馄饨“遛花”,古人这样浪漫踏春

··

  那就玄武湖郁金樱、樱花开成浪漫云雾,莫愁湖的海棠灿若云霞……最近在南京,赏春看花自带热搜体质。其实,三月阳春,踏歌而行,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疫情下,大家也没有错过身边的美好,“云赏花”让身未动心已远。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青年文化学者侯印国,回到两千多年前,看看古人如何唱着歌儿和春天有个约会。

  读《诗经》春游诗篇,

  回溯真古装偶像剧

  《论语》里有一段选入今天中学教材的经典对话,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问几位弟子有什么志向,曾皙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在暮春时节,已经穿上春日之服,带着几位成年人,再招呼几个孩童,去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上唱着歌回来。孔子不禁感慨,“吾与点也!”

  暮春时节,青年男女沐浴着春风,行走水畔,抑或追逐打闹,最后交换手中的花草,在采采春水间约定一生相爱的誓言。侯印国介绍说,这样简单而纯美的爱情故事,就记录在中国最古老而优美的诗歌典籍《诗经》之中。《郑风·溱洧》描写了郑国的少男少女们,相约在溱水和洧水边上春游。河水波光荡漾,女孩子轻轻问男孩,“陪我去看看呀”,不解风情的男孩子口吐实话,“可是我已经看过了呢”,女孩子只好又说“那就再去一趟嘛”,男生鼓起勇气,带着女孩子来到岸边,两个年轻人敞开心怀。临别之际,男生送上定情信物,“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东汉学者郑玄解释,之所以要赠花,是“结恩情也”,为什么选芍药呢,原来“药”字和“约”字同声,芍药花就代表着不变的约定。

  《郑风·出其东门》则是一位男子表达对所爱之人专一不二的诗,“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在春月男女游春的城东门,便见到美女如云,虽然眼前都是美女,却都不是“我的心上人”。这首诗古人都以为是“闵乱”或者“淫奔”,直到清代学者考证,才确定是春日士女出游时,男子对心上女子的内心独白。三月的水滨聚会,还与洗濯去垢、消除不祥的祓禊(fú xì)仪式有关,侯印国说,“对于先秦的青年男女来说,这一时节无异是最浪漫的情人节。”

  唐 春郊游骑图

  陆游一生所爱,

  与春游有不解情缘

  在古代所有的春游与爱情的故事中,大概陆游与唐婉的故事最让人黯然神伤。他们本是一对神仙眷侣,为陆游母所逼,被迫离异,之后唐婉改适赵士程。大约绍兴二十五年(1155),陆游春日出游沈园,见到了唐婉、赵士程夫妇,大为伤怀,题壁写下有名的《钗头凤》:“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唐婉后来看到这首词,又追和一首,写出自己的无尽思念,忧思成疾,不久便怏怏而卒。这一年陆游31岁。

  从31岁那次春游偶遇后,春游沈园便成了陆游既魂牵梦萦又却步不前的一场思念,直到近四十年后,绍熙三年(1192),68岁的陆游秋日再回沈园,写下《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易主,刻小阕于石,读之怅然》:“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神龛一炷香。”此时沈园已经改换了主人。四十年的生死两隔,当年酒后醉题的《钗头凤》却又被人刻石留存,年少时候的故事便如同断云幽梦,无处再话凄凉。

  古人评价此诗,“古今断肠之作,无如此前后三首者。”所谓的前后三首,还有两首便是陆游庆元五年(1199)75岁这年的春天,再次春游沈园时写下的《沈园》二首,其一云:“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其二云:“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山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此时唐婉逝世已经四十四年。

  嘉定元年(1208),84岁的老人或许感到大限将至,最后一次来到沈园,他写下《春游》四首,最后一首云:“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对他来说,一生思念恍如白驹过隙,当年唐婉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但这一切,只是太匆匆的少年幽梦。这是他为唐婉写下的最后一首诗。

  宋 春游晚归图

  “最具排面春游”,

  少不了杨贵妃姐妹团

  侯印国说,春日三月水边的祓禊,逐渐成为“上巳”节。选择在三月上旬的巳日,汉代以后固定在三月三日,魏晋以后人们往往在这一天“流觞曲水”。在春游宴会中,把酒杯放在弯弯曲曲的水中顺水漂流,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喝酒。

  侯印国还提及,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修禊集会,参与者包括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法师等四十一人。大家临流赋诗,再由王羲之写成序文,便是《兰亭集序》。这篇序文内容本就高妙,书法更为后世所重,唐代以后,人们便视其为“天下第一行书”。

  南北朝到唐代,三月春游也是士女们一年中最重要的游乐活动,白居易六十五岁写诗,表示年纪大了更要好好春游,“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但论唐代最有名的春游,莫过于杨贵妃姐妹。

  杜甫《丽人行》开篇便写道“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城南曲江,长安士女都来游玩踏青,其中有几位正是后妃的亲戚,尤其是虢国和秦国二位夫人。这些夫人游春,气势自然不同,她们的修禊盛筵上,“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驼峰、白鳞鱼之类的珍品佳肴一一在列,但夫人们也懒得动筷子,让厨师白忙活一场。杜甫的诗其实是在讽刺杨氏的骄纵,“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唐代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正是天宝十一年(752年),杨贵妃三姐虢国夫人、八姐秦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之春游踏青

  市民忙“探春”,

  有人斗花还有人“遛花”

  唐代中期,上巳、清明、寒食这几个时间接近的节日逐渐融合。也是从唐代开始,人们也不再等到三月暮春才开始春游,正月十五观灯结束,便迎来了早春的郊游,称之为“探春”。唐代孟郊《长安早春》诗:“公子醉未起,美人争探春。”

  到了三月初,自然又是一番春游。此时金明池、金水河、琼林苑都皇家园林都允许市民游览,皇帝的御驾也会前来观赏,在金明池观看水军演习。元丰年间之后,这时节会开放赌博。清明节扫墓,人们也会借机游览,蹴鞠、秋千、风筝之类,也都是这时节的重要游乐活动。

  赏花是春游的主题。唐代天宝年间,士女还有个独特的习俗叫做斗花。“大家不仅春游赏花,还要比较谁家有珍奇花卉,很多人不惜花费千金提前购买名花,种在自家院子里,好在斗花时一举获胜。”侯印国说,当时为了斗花,甚至发明出一种可以移动的花盆,叫做“移春槛”。就是将奇花异草移栽到槛内,再在下方装上轮子,出门时候用绳子牵着走。今天很多人会遛狗遛猫乃至遛宠物猪遛羊驼,但和“遛花”唐人比起来,又显得缺了一些想象力。

  苏轼被贬黄州,每年都在这前后守着一株海棠花。而北宋这个时节的首都开封,遍地花开烂漫,牡丹、芍药、棣棠、木香等新奇花卉都纷纷上市。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十中收录的《张约斋赏心乐事》,在三月便有“花院观月季”“花院观桃柳”“清明踏青郊行”“苍寒堂西赏绯碧桃”“满霜亭北观棣棠”“斗春堂赏牡丹芍药”“芳草亭观草”“宜雨亭赏千叶海棠”“宜雨亭北观黄蔷薇”“花院赏紫牡丹”“艳香馆观林檎花”“现乐堂观大花”“瀛峦胜处赏山茶”“群仙绘幅楼下赏芍药”等多种与赏花相关的“赏心悦事”。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太会玩,

  明清玩家带着馄饨摊儿去赏花

  明清时期,春游依旧形式众多。明谢肇淛《五杂俎》中记载北方人清明哭声阵阵,但“南人借祭墓为踏青游戏之具,纸钱未灰,舄履相错,日暮,坟间主客无不颓然醉倒。”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当时北京人会在三月初的几天里游览蟠桃宫,“都人治酌呼从,联镰飞鞚,游览于此。长堤纵马,飞花箭洒绿杨坡;夹岸联觞,醉酒人眠芳草地。”

  清明扫墓后,南京人则更愿意去赏春喝茶。夏仁虎《岁华忆语》中说“上巳湔祓之习,废已久矣。人家率于是日诣雨花台永宁泉品茗为乐。泉水清洌,足湔烦渴。往往谈笑竟日,看夕阳而归。”

  无论何时,春日郊游赏花都是人们内心无法将息的冲动,侯印国还告诉记者,明清笔记中有不少春日赏花的趣事。沈复的《浮生六记》里写道,有花的地方没有酒家,自己带着冷菜冷酒又觉得没有意味,如何才能对花热饮呢?沈复的妻子芸娘笑曰:“明日但各出杖头钱,我自担炉火来。”第二天竟花一百钱雇了一位街头卖馄饨的带去赏花。“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者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籍,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可谓洒脱非常。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视频剪辑 戴哲涵

  编辑:秦小奕

责编:郭凯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