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增长8.8% 菏泽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77亿元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赵晨光 菏泽报道

  2月8日,菏泽市2021年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体居民人均收入、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五项主要指标增幅位居全省第1位,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主要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菏泽市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培育增长点、激发新动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位居全省前列。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77亿元,同比增长8.8%,增幅居全省第3位。工业运行持续向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2%,高于全省4.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全市33个工业行业中有24个行业保持增长,增长面达72.7%。投资保持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8%,居全省第3位,两年平均增长11.6%,居全省第2位。113个实施类省级重点项目开工率达100%,完成投资670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48%。财政收入、社零、居民收入、消费支出增速继续保持领先。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4亿元,增长19.3%,居全省第1位,总量由去年的全省第11位上升到第9位,其中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916亿元,同比增长17%,居全省第1位。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分别为23854元和16703元,同比分别增长9.7%和10.2%,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

  产业结构正发生全局性根本性变化

  全力打赢“重点产业突破年”主动仗,深入实施“链长制”,菏泽市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全局性根本性变化。生物医药产业快速膨胀。菏泽现代医药港等“一港四园”新增产值过百亿,总量突破500亿元。菏泽现代医药港陆续进入收获期,累计签订项目40个,总投资130亿元,成为新的增长极。近岸蛋白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见效,步长制药宣肺败毒颗粒被国家药监局批准为抗“疫”中药“三方”之一,鄄城睿鹰医药产业园建成国际先进的全产业链柔性化智能制造共享平台。高端化工产业提质扩能。东明石化被列为山东省十强产业领军企业,财务公司获批成立。旭阳集团总投资33亿元的尼龙66等6个产业链延伸项目加速建设。“三个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电设备制造投资分别增长75.3%、46.4%。全市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32.9%。“一批新兴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四新”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7%。鲁西南大数据中心获批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大唐5G微基站项目成为中国信科集团覆盖全国的5G网络运营总部。菏泽市位列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69位、山东省第9位。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总抓手

  菏泽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力以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增优势。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历史性完成了滩区迁建这个最大规模的民生工程,14.6万滩区群众圆了百年“安居梦”。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即时帮扶机制进一步完善,381个衔接资金项目开工建设。乡村产业更有活力。克服30年来最严重小麦条锈病和突破历史极值强降水不利影响,夏粮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个增长”,全年粮食总产157.54亿斤,居历史第2位。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规模以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达到1004家,营业收入增长36.4%。菏泽牡丹特色产业首次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型”集群。城乡融合加快推进。12个乡镇新入选省级农业产业强镇,20个重点镇形成“一镇一品”产业格局。“七改”工程持续实施,新改建农村公路1800公里,建制村通公交率达到93%。新建成美丽宜居乡村安置区122个,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92个,乡村面貌持续改善。乡村文化振兴成果丰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本实现全覆盖。

  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菏泽市着力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重大交通设施实现决定性突破。牡丹机场正式通航,鲁南高铁菏泽段开通运营,菏泽人民盼望已久的“航空梦”“高铁梦”全部实现。新万福河航道一期工程试运行,千吨级货轮直达菏泽。日兰高速巨菏段改扩建工程建成通车,菏泽市有了首条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雄商高铁、阳新高速、郓城新河航道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市区100项城建重点工程扎实推进,市民文化中心建成投用。“五湖十河”水系实现贯通,整修雨污管网280余公里。改造提升老旧小区219个,建成棚改安置房12.7万套,新改扩建市区道路46条。城市品质内涵持续提升。聚焦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市区整治线杆线缆问题1176个、无物业管理家属院161个。完善城市道路管理制度,彻底解决了随意占用挖掘城市道路顽疾。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同步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和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基本建成。

  大力实施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

  聚焦提升菏泽影响力,大力实施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政务环境持续优化。深化“一次办好”“一业一证”“市县同权”改革,推行“一窗受理”“一链办理”等集成审批模式,涉企许可事项100%容缺受理,审批时限较法定时限压缩83%,四批高质量发展“政策包”全面落实到位。持续深化“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市县联动”工作机制,受理“吹哨”事项按时办结率100%。法治环境不断改善。政府带头兑现承诺,全面完成政务失信案件清理。组建“菏泽市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法律服务队”,为企业提供上门“法治体检”1.2万余次。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探索推行企业休眠制度,最大限度压减涉企处罚,助力企业“轻装上阵”。人文环境持续优化。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把文化元素融入经济社会各方面,塑造富有影响力、吸引力的特色人文品牌。按照“五化并举”新思路,把牡丹观赏、牡丹文化艺术、牡丹产业融为一体,创新举措高水平举办牡丹节会,面向全球举办“花开盛世”牡丹系列奖项评选活动,“中国牡丹之都”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搭建了菏泽走向世界的“牡丹桥”。

  以改革思维和方法破解难题推动发展

  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以改革思维和方法破解难题推动发展。深化改革蹄疾步稳。鲁西新区成功获批,菏泽再次迎来了赶超发展的新的重大机遇。九大改革攻坚行动持续深化,创造了14项走在全国前列的改革创新经验,菏泽现代医药港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创新等28项改革典型在全省推广。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深入推进。顺利完成国企合并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外部董事派驻实现全覆盖。15户市属企业资产总额同比增长43.4%,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39.21%。“破圈断链”成效显著。综合运用司法重整、协商重组等方式,变单纯“输血”为市场化、法治化规范处置,高风险“担保圈”全部化解。睿鹰集团企业信用全面恢复,一举拿下国家第五批药品集采66亿元巨额订单,开创了菏泽药企进入国家第一方阵的先河。全市不良贷款率降到1.43%,较年初下降1.06个百分点。担保圈涉圈企业户数、担保链条数量压缩幅度均居全省第一位。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保税物流中心(B型)入驻企业108家,交易额居全省第2位,济铁物流园海关监管场站顺利通过验收,一批新平台新窗口成为菏泽市对外开放的新载体。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568.2亿元,增长30.1%,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实际使用外资4.98亿美元,增长71.6%。新增跨境电商企业120家,跨境电商进出口19.4亿元,是2020年的86.7倍。

  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

  菏泽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用好“费力杠杆”,精准细致做好民生工作,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8%。不断稳定和扩大就业,城镇新增就业7.3万人,新增返乡创业就业8.1万人。着力提升教育质量,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91所,新增学位4.9万个,招聘教师4076名。深化健康菏泽建设,实现医保卡省内“一卡通行”、看病就医报销“市域一体化”,新增护理型养老床位1544张,市立医院脑科院区等36个医疗项目竣工投用。繁荣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1.5万场,创新建设城市书房14座;菏泽市运动员在第十四届全运会勇夺3金2银4铜奖牌,创历史最好成绩。疫情防控有力有效,牢牢守住了疫情防输入、不反弹的底线。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48微克每立方米,空气优良率达到63%;8个国控河流断面优良率达到87.5%。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深入推进,社会公众安全感持续提升。

责编:徐德波
审签:刘 进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