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董家口港全天候全要素海上新型“大交管”建设工程

··

  对标《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目标,顺应“绿色、低碳、智能”航运发展新趋势,提升船舶通航及港口运营效率,董家口海事局积极开展“全天候全要素海上新型‘大交管’建设工程”项目。通过创新体制机制、重构业务流程、开发管控平台,构建现代化、智能化水上交通服务新格局。

打造海上新型智慧“大交管”,保障我国首艘自主航行智能船舶靠离港

  一、结合自身优势,构建海上新型“大交管”中心。董家口海事局借助组织架构“扁平化”优势,在全国率先实现船舶交通管理中心与指挥中心实质性一体化运行,并建立起以信息化建设和新技术应用为支撑的海上服务指挥协调中枢,在体制机制改革、机构融合运行、业务流程再造等方面起到了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

召开山东省内海事治理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现场会,介绍新型“大交管”建设成果

  二、大力推进国内领先的海上700MHz 5G通信网络建设和微波通信示范应用,为海上船舶、沿海港口和近岸水域提供大容量、低延时、高可靠的海上通信“高速公路”。通过安装5G基站、部署SA/NSA双模5G模式,海上5G通信网络覆盖范围达45公里,30公里内带宽达30M,可有效传输视频信号;微波通信系统覆盖距离可达55公里,带宽达百兆。极大满足了船舶海上通信需求和海事远程服务办公需要,有力推动“5G+”涉海行业应用创新,助推海事服务走向深蓝。2022年5月8日,成功保障我国自主研发首艘自主航行船“智飞”轮靠泊董家口集装箱码头,探索船舶通过5G、卫星通信系统与岸基单元高效协同的智能航运新模式。截至2022年11月,“智飞”轮已成功靠泊董家口港60余航次。

建立海上大巡航工作机制,开展“陆海空”立体巡航,实现重点区域全天候、无盲区、无死角、全覆盖

  三、创新性打破VTS-MIS与传统数据壁垒,开发业务协同系统,实现海上交通动态数据与静态数据有机融合。用“船舶红绿灯”标识船舶靠泊、在泊和离泊阶段全过程通航状态,执法人员仅需“一秒”即可判断船舶是否满足进出港条件,执法效率提升60%以上。制定“船舶时刻表”,高效紧凑安排船舶靠离,压缩码头空泊时间,实现靠离船“套泊热接”,有效解决码头企业发展瓶颈。以40万吨级超大型矿石码头为例,一次作业可节省约50%靠离泊时间,节约运营成本17-28万元,全年可为码头企业增收3000万元以上。2021年,在疫情反复背景下,进出港船舶同比增长11.5%,货物吞吐量逆势增长6.2%,实现“船货双增”。

  四、利用海巡艇、无人机、拖轮、定线商船等平台建立“全面、密集、精准、快速”的海上大巡航工作机制。在“海上5G通信网络+陆海空装备”建设基础上,实现重点区域全天候、无盲区、无死角、全覆盖。通过海上通信“高速公路”实时数据回传,实现海上应急和巡航执法“看得见、听得到、传得回”。2022年,开展常态化海上巡航执法26次,查处海上违法行为3起,发现并移交海上走私案件2起,开展海上应急救援9艘次,成功救助15人次。全天候全要素海上新型“大交管”建设,在保障海上通航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责编:闫晓辉
审签:何泉峰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