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农民刘命远:我也是上班族啦!

··

  “现在,我在村里的党支部领办共富公司上班,下半年到基地烤烟,平均每月都有两三千元的工资,现在的日子好多了。”6月7日,记者见到刘命远时,他正穿着一件迷彩服在村头的路边清理排水沟的杂草枯叶,提起现在的生活,这位50多岁的汉子高兴得合不拢嘴,“过了半辈子,我终于成了‘上班族’啦!”

  过去的刘命远,是沂源县南鲁山镇董家庄村有名的“困难户”。20多年前,妻子因车祸去世,丢给刘命远的是两个不谙世事的女儿,仅靠务农的微薄收入,刘命远艰难地撑起这个家。

  “那时候孩子们几次要辍学,都被好心人劝住了,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度过了那些最困难的年头。”提起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刘命远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为记者讲述了一件难忘的往事,当年,时任淄博晚报副总编辑的田岚女士与志愿者来到沂源县进行纾困帮扶,在刘命远家,田岚指着架上的玉米问,这些玉米为什么还不脱粒。刘命远无奈地回答,得等到年后脱粒,卖了钱以后立刻给孩子们交学费,若是早卖了钱,根本存不下。

  当时,几架玉米就是刘命远的“银行”和孩子们的未来。简短的回答,也透着一位父亲的窘迫与无奈。在田岚及志愿者的帮助下,刘命远坚持着走出了困境。

  现在的刘命远有了骄傲的“资本”,因为他培养出了两名大学生。如今,大女儿在张店一家医院做护士并已成家,小女儿则在新泰当老师。提起他的两位女儿,村里人纷纷称赞。

  在刘命远家,记者见到了他两位女儿满墙的奖状和获奖证书,这是刘命远的骄傲,也是一位父亲至高无上的荣誉。

  抚摸着小女儿的相片,刘命远满意地说:“俩女儿都很孝顺,用第一个月工资给我买了平板电视、电冰箱和空调,她们是怕我再受屈。”随后,刘命远悄悄对记者说:“其实,我现在上班了,也有点钱,那些年的债也快还清了,但还是舍不得花。”

  2022年,锦绣芦芽党建共同体及其党支部领办的鲁韵锶乡共富公司的成立,让刘命远的生活发生了彻底改变。

  共同体由董家庄村与芦芽、水么头等村联合成立,并通过引导村集体、村民以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入股,建设了千亩黄烟共富基地。而刘命远也和很多村民一起,流转了部分土地,并在这里找到了“固定工作”,得到了稳定收入。

  董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苏立国说:“合作社实行村民土地流转拿租金+参股入社拿分红+入社务工赚薪资的利益分配方式,仅去年即带动村民增收3万余元。”

  在董家庄村后的山岗上,一座投资500万元的“鲁韵锶乡黄烟种植基地”已拔地而起,设有总面积1250平方米的集分拣车间、烤烟区、仓库、综合服务中心于一体的黄烟产业功能区。基地13间现代化内嵌式烤烟房和山坡上的300余亩黄烟种植示范田,为全村新增就业岗位40余个。“今年,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能达到45万元,人均务工增收1.5万元。”苏立国说。

  共富产业带动了集体、村民双增收,刘命远就是受益者之一。在他简陋的小院里,墙面大都是红砖裸露,但是有两间新房子却是水泥上墙,崭新的铝合金门窗擦得一尘不染,显得格外醒目。“这两间房是新盖的,预备着女儿女婿回来住住。”刘命远满怀憧憬地说,“我在公司干活再攒点钱,过两年再把院墙拾掇拾掇,这个家就更像样了!”

  见到记者正拿着手机录像,刘命远也掏出手机得意地说:“女儿们怕我孤单,还教会了我使用抖音,现在我的粉丝有一万多人了。”

  庄稼成熟了、羊儿下崽了……在刘命远的账号里,记录的都是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今天我又‘涨粉’了!”见记者加了他的关注,刘命远格外兴奋,“抽空你也点开视频看看,俺村的小米可好啦……”

  从前,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刘命远的孩子们完成了学业。如今,在家门口当烤烟基地工人,做共富公司员工,为村里推广杂粮,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刘命远心里却乐滋滋的,他正用勤劳的双手和积极的态度,创造着自己美好的未来。

责编:田泽文
审签:李玉梅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