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热土、乐土——第34个全国土地日的德州故事
··
大众网记者 黄新 张振楠 通讯员 王龙春 德州报道
仲夏时节,万物丰茂。又到“6·25”,全国土地日如期而至,迎来了它的第34个“生日盛会”。
当日,2024年全国土地日山东主场活动亮相德州,以“集约节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为主题,唱响一曲宏伟的“大地之歌”,旨在唤起全社会对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关注和重视。
多年来,德州交出的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证明着这座城市与土地间无比深刻的情感,让大家重新认识这片乡村田野的沃土、改革兴业的热土、成就梦想的乐土。
在德州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耕地保护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德州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洪利在活动现场自豪地“晒”出了德州在耕地保护方面的“干货”。他提到,德州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将耕地保护的“个性化清单”纳入了市级高质量发展考核之中,通过这一创新举措,违法问题连年下降,2023年度卫片违法比例、违法面积全省“双最低”。
德州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答案在于其独特的“管地、护地、增地”模式。这座城市坚决扛起了耕地保护的政治责任,构建了一套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抓粮管地”体系。通过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德州让“一级一长”守耕地、“一村一图”亮永农成为了一种常态,真正将耕地保护落实到了行动上。
德州还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通过建设智慧监测监管平台,推进“一码贯通”试点建设,构建了耕地空间数据的“一张图”,实现了对耕地资源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制止。
德州立足平原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多措并举增加耕地面积。建立了国土三调耕地后备资源库,通过加大补充耕地项目实施力度,将后备资源转化为优质耕地。同时,优化乡村空间布局,创新农村“三类地”改革,以及开展全域农村土地整治等措施,为德州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得这片土地成为真正的“沃土”。
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德州同样走在了全省前列。德州积极推动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土地管理方式,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通过处置批而未供土地、低效土地和闲置土地等措施,成功地盘活了大量存量土地,为经济发展腾出了更多空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投资兴业。德州已然成为了一片充满活力和机遇的“热土”。
在德州,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已成为常态,不论是田间地头,还是高楼大厦,随处可见生动案例。其中,武城县高端装备及先进制造产业园项目尤为突出。
该项目位于武城县经济开发区,原本归属于山东新通橡塑有限公司和玲珑英泰置业有限公司的414亩用地,因原企业产品低端、市场前景黯淡及税收低下,面临严重的低效利用问题。为优化资源配置,武城县通过“租赁盘活、协议回收、依法处置、转型升级”等手段,成功引导低效企业退出,释放了宝贵土地资源。在实施过程中,武城县政府遵循“先易后难、先大后小”的原则,选取闲置土地作为样板进行盘活,探索出多种土地利用模式。该产业园项目不仅成为武城县做强经济开发区、打造高端装备及先进制造产业集群的重要平台,还吸引了12个项目的签约入驻,全部建设多层厂房,容积率高达2.07,极大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
园区内提供标准化厂房及研发、金融、餐饮等完善设施,采用租赁方式吸引优质项目入驻,并在租期结束后为表现优秀的项目提供建设用地扩大生产规模的机会,确保了园区的高质高效发展。
2023年,德州印发《德州市闲置低效土地处置工作方案》,全市计划处置利用不充分的土地不低于总量的35%。全年目标为处置3704亩低效用地,截至12月底,实际已处置65宗土地,共计4374亩,超额完成了年度任务的152.88%。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方面,2022年全市共上报112个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总面积8891亩,其中已有3316亩项目通过省级审核,并获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912亩,位居全省第二。德州市的闲置土地处置进度在全省中排名第一,通过“增存挂钩”新增计划指标11074亩,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指标保障。
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还带来促进高质量发展,创造美好生活、成就梦想的一方“乐土”。
“西红柿装车,进京喽!”活动现场,德州市自然资源局的干部职工自编自演的情景剧《小番茄的进京路》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剧情中,曾差点违法占地的企业经理张经理在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快速选址并完成审批手续 ,实现了企业发展加速度;西红柿种植户老李家的大棚顺利地用上了地热供暖,不但西红柿品质更好了,成本还节省了一半,在与张经理的合作下,小番茄“出”了德州,“进”了北京……
一段段朗朗上口的台词,一件件曾经发生在身边的故事,生动展现了德州在耕地保护、地热利用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卓越成效。
展望未来,德州将继续秉承“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的理念,不断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德州将继续承载着人们的期待与梦想,书写着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