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高新区实验小学:“马老师讲齐长城”之“鲁地便门”

··

  大众网记者 邹淼淼 通讯员 马洪智 淄博报道

  淄博高新区实验小学的孩子们,经历了两年的“齐长城探秘”之旅,对齐文化和鲁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鲁文化重“礼”,也就是礼制和规矩,而齐文化重“立”,也就是开放与包容。作为齐文化载体的齐长城,并不是封闭和守旧,而是开放和发展,这从齐长城一种特殊的建制可以一斑窥豹。

  齐长城除了城墙、关隘、烽火台等,为方便齐长城内外人民交流和商贾经贸往来,还在关门附近或交通要道处,在城墙上修筑较简单的城门,以备少量人、物交流或者方便出入。这些建筑有的为拱形门洞,有的直接在城墙上留个豁口,一般称之为“便门”。

  距锦阳关东1800米处的鲁地村北边山口处,有齐长城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便门之一“鲁地便门”。它是由花岗岩块石、条石砌筑的拱形门,门洞高2.5米,宽2米,进深3.3米,城墙从门上而过,鲁地便门也称“东门关”。

  “便门”这个名称里的“便”有方便、便宜之意,一个“便”字,就消除了长城、关隘、征战、防御等等的戾气。雄关的险要,战事的频繁,并没有隔断齐长城两边普通居民的友好往来,这便门就是最好的印证。

  从便门底下经过,举手就能够摸到它的顶部。当年,那些三四匹马驾驭的战车或者骑兵,要想在曲折的山路上通过这道便门是不太可行的。所以便门的设立,并不是为了战争。石头垒成的拱门,全部为干砌,没有任何粘合,在经历了2600多年的风风雨雨后仍然屹立,让人不禁感叹祖先的智慧。

  锦阳关、黄石关、青石关、风门道关、鲁地便门,齐长城在莱芜留下了最精彩的一段。历经两千年风雨沧桑,齐长城大部分城墙关口都消失了,但仍旧保留了部分遗址遗迹,诉说着曾经的战争与和平。

责编:田泽文
审签:李玉梅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