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听代表委员怎么说

··

大众日报记者 于新悦 李振 李丽 张海飞 策划 赵洪杰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刚刚过去的2023年,山东以科技创新激发新动能,加力提速工业经济、数字经济,雁阵形集群规模超过9.2万亿元,展现出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好势头。

  政府工作报告将“抓实抓好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今年的12项重点任务之首,并提出“加快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等具体举措。聚焦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代表委员们展开讨论。

  调研中,我发现那些科研投入大、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即使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能实现较好的增长和发展。近年来,山东对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2023年全省新认定制造业领航培育企业106家、单项冠军352家、专精特新4589家、瞪羚654家、独角兽3家。在此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激发优质企业的创新活力?关键是要有制度保障,汇聚各类创新资源,强化科技创新政策与财税、金融、人才、产业、知识产权等方面政策的衔接协同。报告中提到加快科技大市场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推进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等,都是很好的举措。

  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实验室正是开展基础研究的重要载体。我们的经方与现代中药融合创新全国重点实验室,将中药“经验熬制”变成“精准智造”,在生产线上建立了中药材前处理环节的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数据系统,控制点数达8000多个,自控投用率可达95%,实现中药生产前处理工艺的自动化及信息溯源。充分发挥实验室体系支撑作用,应进一步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龙头科技企业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联动发展。

  如何用好人才“第一资源”,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必答题”,我一直重点关注。我们坚持“引培并举,精准引才”,连续五年成为全省引进人才最多的高校。同时,自主培养的人才也快速成长,学校成为唯一实现国家“四大”人才工程自主培养大满贯的省属高校。陆林建议,发挥战略人才引领作用,应更加注重“筑巢引凤”,立足产业发展需要,推动实施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工作机制。

  以手机为例,从手机研发生产到5G移动通信网络和基站建设,都离不开电子测量仪器,但目前电子测量仪器面临实际研发能力难以满足现实生产需求的矛盾,以及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压力。打好科技仪器制造攻坚战势在必行。

  如何攻坚?电子测量仪器的研发必须面向高端制造业在线监测与检测的实际需求,满足工业生产数字化、智能化所需,真正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

  制造业是山东经济的根基所在、优势所在。报告提出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加快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加快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这些都需要发挥好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去年,山东聚焦11条标志性产业链的堵点,组织实施110项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在纳米压印、显示芯片、工业母机、磁悬浮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今年,山东将围绕重大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应用一体化设计攻关任务,组织实施百项重大科技项目,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在科技型企业培养方面,全省将实施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重点支持“三高一核心”中小企业和引领带动作用强的科技领军企业,推动其快速成长,力争2024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2%左右。

  随着2023年济郑高铁通车,聊城市东昌府区现代物流产业迎来新的发展良机。现代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聊城将塑强现代物流体系,壮大电商、冷链、汽车等服务业态,打造区域性物流枢纽。

  报告提出建立重点服务业企业培育库,支持180家服务业创新中心发展,打造20个左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面对传统服务业优势逐步下降、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的现状,应着眼多业并举、多态融合,谋划打造以商贸为“基”、文旅为“魂”、物流为“翼”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新格局。

  (大众日报记者 于新悦 李振 李丽 张海飞 策划 赵洪杰)

责编:姜晖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