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谈|孔子作为商王族后裔,为何“从周”不“从商”?

··

大众新闻记者 周学泽

  日前,“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享有“东方圣城”美誉的山东曲阜启动,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再次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

  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渊薮集中于一句话,即在《论语·八佾》中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孔子说“吾从周”,身上就多了两个标签:叛逆者和继承者。“叛逆”,是对于殷商纣王无道的叛逆;“继承”,是对周朝礼仪文化制度的继承。

曲阜孔子博物馆展出的孔子家族世系。拍摄 周学泽

  孔子是殷商王族的叛逆者。到曲阜孔子博物馆,可以看到根据《史记》整理的孔子家谱,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王室后裔。微子启(微子开)是商王帝乙的长子,纣王的庶兄,《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纣既立,不明,淫乱于政,微子数谏,纣不听。”“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於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周成王时期微子启被封于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建立宋国,爵位为公爵。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继位,微仲就是孔子的第十四世祖。孔子之所以生在鲁国,是因为孔子的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贵族争斗,逃到鲁国。因此,孔子实际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的后代。

  在今天微山湖的中心岛上,有座三仁殿,里面供奉着商朝微子、比干、箕子三尊塑像。微子、箕子和比干在纣王无道的情况下,分别选择了离开、装疯和直谏的不同方式抗争。太史公说:孔子称“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

  孔子称赞“微子、比干、箕子”为“三仁”,延续他们的“政治路线”,因此是殷商末期制度的叛逆者。就像瞿秋白称誉鲁迅先生“是封建宗法社会的逆子,是绅士阶级的贰臣”一样,孔子对殷商王族,也有类似的叛逆特点。

  与此同时,孔子主张恢复周礼,又显示出是周公旦制定的道德和政治规则的继承者。多年从事殷商发掘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讲座教授唐际根对此曾有过精辟解释:“孔子思想重周而不重商,很重要的原因,是商代重杀戮,而周代树仁德,孔子要解决的是平王东迁后礼崩乐坏带来的社会失衡。所以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唐际根这个观点,是从商、周两代的考古及发掘证据出发得出的,他的文章中指出,中国古代从野蛮转入文明是在由商入周的过程中实现的,商代视人命如草芥,墓葬中可见大批人殉,而周代则很少见人殉的情况。周初首领周文王曾被囚禁于商,深知商代杀人及人殉的弊端,周建国后一改前朝,实行仁政,大肆分封,以移民、迁都等方式对商代文化进行改造,几乎杜绝了人殉制度。

  大多数学者认为,人祭是逐渐、自然、不知不觉地退场的,但这一过程中,周代的努力不可或缺。青年学者李硕在《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一书中,将人祭风俗的消亡归因于周朝几位开创者,尤其是周公旦的努力。

  作者指出,周公制定的礼仪制度,消灭了旧华夏文明及其相关记忆,打破了族群血缘壁垒,让尘世生活远离宗教和鬼神世界,不再把人类族群的差异看作神创的贵贱之别。这是华夏文明最彻底的一次自我否定与重生。因此,“殷周之变”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政权更替,更是华夏文明形成史上的里程碑式的革命。

  特别能体现孔子对周公礼仪制度尊崇的,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句话:“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子反对商朝的残酷人殉,甚至以人形陶俑代替人殉葬也不行。从孔子这反对人殉的决绝态度中,可以看出孔子爱惜生命的主张。考古发现,在孔子生活的春秋鲁国,墓葬中殉人也非常少见,这与周公礼仪制度推广有关,孔子也肯定从中受到影响。

  作为商王族后裔,孔子“从周”不“从商”,由叛逆商王族到继承周公文化礼仪制度,显示出可贵的文化自觉,可贵的文明辨别力,可贵的体恤精神,但孔子更加重要的文化贡献,是在继承周公文化礼仪制度的基础上,开创了儒家学说,树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文化精神。

  许慎的《说文解字》说:仁,相人偶也;从二人。“从二人”,说明“仁”首先是解决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问题,“仁”就是“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孔子“仁”的思想超越了人际交往范畴,扩展到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到孟子时期形成“仁政”思想。

  孔子开创的儒学思想,如今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道德主张,深深镌刻于今天中国人的一言一行。“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成为我们平时的处事原则和方式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和谐”“诚信”“友爱”等字眼,都能从儒学思想里找到类似表述:“和为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爱人”……这充分说明了孔子“仁”思想的传承。

  借鉴历史,开创前行,是孔子一生思考的话题,也是他一生努力奋斗的方向。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他详考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殷礼是以夏礼为基础,而又进行了增减,周礼又是以殷礼为基础,而加以增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之间,后一代总要对前一代的文化遗产加以吸收、改造,从而创造出新的文化,这是孔子开放的历史发展观。

  朱熹曾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是传统社会对孔子的高度评价。有否定,有继承,有创新,孔子开创儒学思想,几乎以一己之力构建了古代中国的社会规则,成为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伦理。

  人的所有思想都来自实践,孔子开创的儒学思想也不例外。孔子曾说“吾少也贱”,其恢复贵族身份是父母去世之后。孔子既有身为平民时艰难的求生经验,又在恢复贵族身份后有丰富的政治阅历,这为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学说提供了实践基础。

责编:高雪婷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