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国:强化郑州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推动豫鲁两个经济大省联动合力发展

··

  编者按:济郑高铁将于近日开通,这标志着全国第一个米字形高铁全面建成,并使晋冀鲁豫省会形成高铁闭环,为山河四省注入发展新动能。顶端新闻中原策邀请专家解读济郑高铁的重要意义,回顾河南米字形高铁的发展成就,把握河南与山东、中原城市群与环渤海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着力点。

  顶端新闻特约专家 王建国

  济郑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连接线,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山东省会济南和河南省会郑州,全线分郑州至濮阳段、濮阳至省界段、山东段三段,其中郑州至濮阳段已于2022年6月20日开通运行。随着山东段和河南濮阳至省界段完成试运行,济郑高铁将于2023年12月8日全线通车。济郑高铁全线通车后,从郑州到济南380千米的路程最快通行时间将从3.5小时缩短至1.5小时,郑州到青岛有望缩短至3.5小时左右,极大方便沿线人民群众的出行,对于促进豫鲁两省发展、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打造北方地区发展“支撑点”、缩小南北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一、济郑高铁的开通运行,标志着中国第一个“米字形”高铁网络建成并花落郑州,为优化郑州综合交通网络布局、进一步强化郑州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利于更加好发挥郑州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交通中心作用。

  早在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郑州至徐州、郑州至万州等快速铁路,规划研究郑州至济南,郑州至太原,郑州至合肥等快速铁路通道,加快构建以郑州为中心高效连接的“米”字形铁路网络,并被纳入2016年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自2012年12月郑州至重庆高铁万渝段开工建设至今,历经十余年真抓实干,终于将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济郑高铁山东段开通运行,意味着济郑高铁将全线贯通,也即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络正式全部建设成功全面开通运行,标志着全国第一个“米字形”高铁建成运行并花落郑州,从而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到省内各地市一小时高铁圈和到周边省份省会一个半小时高铁圈,为优化郑州综合交通网络布局、进一步强化郑州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利于更加好发挥郑州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交通中心作用。

  二、济郑高铁的开通运行,将有效联结豫鲁两大经济板块,有利于推动豫鲁两省优势互补、相互借鉴和互动联动,携手开辟两省合作发展新局面。

  河南和山东是山水相连的两个经济大省。2022年河南GDP6.13万亿元,位居全国第5位;山东GDP8.74万亿元,居于全国第3位。由于交通不畅,两个省会之间的往来要绕道石家庄或者徐州走一个“V”字形线路才能到达,多走大约1倍的路程和1.5倍的时间,不直接不便捷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相邻两个经济大省的交流合作与发展。

  济郑高铁的开通运营将首先从两个经济大省的宏观层面实现优势互补、关联发展和联动发展,比如河南的基础产业可以在山东拉长链条,比如河南的大田农业可以借鉴山东高效农业的做法和经验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再如山东的创新产业链可以与河南的传统产业链深度融合等。

  其次是中观层面加强中原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的联系,作为跨区域包含山东西南部的中原城市群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但由于范围大而欠发达整体运行效率相对不高,而居于省域之内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则正好相反,二者可以彼此学习、相互借鉴,加快发展。

  第三,是微观都市圈层面和城市层面,郑州都市圈和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均为国家战略,济南都市圈及济南市都不属于国家战略层面,但济南由于有青岛对全省的支撑,其对全省发展的使命责任相对担子较轻,济南虽然GDP不及郑州,但综合实力未必不及,济南都市圈整体实力也未必不及郑州都市圈,郑州和济南可以借助高铁的开通,加强交流,取长补短,携手进步。

  三、济郑高铁的开通运行,将与郑州-西安高铁、西安-兰州高铁、兰州-西宁高铁构成沿(黄)河高铁大通道,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地实施并取得重大成效。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举行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战略实施几年来,从国家到各省区,再到沿黄几十个地市都制定并颁布了发展规划,从操作层面看,基本处于各自落实规划的阶段。但从黄河战略的内容看,主要包括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长治久安、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其显著的特点需要树立全流域“一盘棋”的理念,推动上下游联动、左右岸协调、干主流统筹,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济郑高铁的开通运行,将与郑州-西安高铁、西安-兰州高铁、兰州-西宁高铁构成沿(黄)河高铁大通道,从而为健全黄河流域管理体系、建立跨区域管理协调机制、完善河长制湖长制组织体系,加强黄河流域内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防治、联合执法,以及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提供强大的交通条件支撑,有利于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地实施并取得重大成效。

  四、济郑高铁的开通运行,将与河北石家庄、山西太原形成“山河”四省“扇形”闭环,构成华北地区发展新的支撑点,有利于推动缩小我国的南北差距。

  随着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大致以长江为界的南北方地区发展差距呈现拉大趋势,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普遍性地依赖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资本效率低下、创新驱动发展动能不足导致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艰难,是造成南北差距的主要原因。

  从区域形态看,和南方地区相比,相对缺乏更多的经济高地板块支撑则是南北差距拉大的突出外在表现形式。这就需要北方地区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以创新驱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同时以区域经济思维,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深化高效务实合作,形成区域发展合力,推动形成越来越多的发展高地板块。

  济郑高铁开通运行在快速有效连接鲁豫两大经济大省的同时,实现了与河北石家庄、山西太原的联通,并形成了“山河”四省“扇形”闭环。“山河”四省地域紧邻相连,山西资源丰富、河南产业传统,河北包围北京天津科创资源利用便捷、山东创新水平相对较高产业相对高端,四省发展互补性较强;同时除山西外,豫鲁冀三省均为人口大省,市场潜力巨大,可以借助高铁闭环开展深度合作,推动形成北方地区新的发展高地板块,为北方地区的发展并缩小与南方地区的差距提供支撑。

  五、济郑高铁的开通运行,将结束豫东北、鲁西南不通高铁的历史,扭转濮阳、聊城相对远离本省经济中心的区位劣势,迎来加快崛起的良好机遇。

  濮阳和聊城两市相邻,分别位居河南东北和山东西南的“边缘地带”,相对远离省域发展中心,又由于缺乏高速交通联结网络,与区域发展中心联系不畅,经济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2022年濮阳GDP为1970亿元,位居全省18个省辖市(包括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下同)的第14位,人均GDP为5.1万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6.2万元的81.3%,全省排名第13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8亿元,位居全省第16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万元,低于全省2.82万元的平均水平,居全省第13位。

  2022年聊城GDP为2280亿元,位居全省16个省辖市的第 14位,人均GDP为4.7万元,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8.6万元的一半强一点,居于全省末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0.6亿元,位居全省第12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万元,同样低于全省3.76万元的平均水平。

  由此不难看出,濮阳和聊城两市均位于本省发展的中下游水平,亟待寻求突破点,迎头赶上去。

  济郑高铁的开通,将改变两市的“区位劣势”,使得两市与本省发展中心不再遥远,同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两市则由于高铁的开通成为豫鲁两省合作发展的中间点和前沿阵地,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具有“一肩挑两省”的功能地位,区域竞争会使得两市可能成为本省更加关注的焦点,以及市场主体和生产要素的流入地,有利于促进两市加快发展,助力鲁西南豫东北加速崛起。

  专家名片

  王建国|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来源:顶端新闻

责编:马洪震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