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下放权力又下沉力量,德州“县镇同权”集成改革交出高分答卷!
··
大众网记者 李敏 德州报道
“不出镇就能把证拿到手了,以前要到三十公里以外的城区才能办的业务,如今在家门口就办好了。”提起经营许可证审批事宜,家住德州市德城区黄河涯镇的村民付女士感触颇深,今年6月,付女士听说经营许可证的审批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所在乡镇上就能办理,而且当天办完手续的她次日就收到了《农药经营许可证》,十分高效、便捷。
付女士口中的“变化”,源于一场集成变革——在德州,通过“县镇同权”综合改革工作,全市21个重点乡镇都设立了行政审批分局,210项权力事项下放至中心镇办理,104名业务骨干下派审批,实现县级高频审批事项在中心镇全能办,办事效率大幅提升,交出改革赋能高分答卷。
全省率先,审批效率提升30%以上
2022年5月,德州在全省率先多点铺开“县镇同权”改革,推动行政许可、公共服务、行政处罚等经济社会管理服务权限下沉、下放至10个中心镇,推行所有“县镇同权”事项一网通办,实现了中心镇政务服务“快办、易办、好办”。
改革两年来,企业、群众都颇感便利。
在山东苏德门窗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8万平方米钢质隔热防火门、钢质进户门及年产30万平方米钢木质隔热防火门”项目现场,记者看到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完工,现已进入设备安装测试阶段。回想起项目的审批落地过程,董事长谢国华一直将“满意”和“高效”挂在嘴边,“这是我在其他地方从未遇到过的服务。”
为解决产业园内园区企业和群众办事“两地跑”“折返跑”的问题,齐河县还将政务服务“开”在了企业“家门口”。
“齐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祝阿镇(生态城、高新区)分局于2022年3月30日在全市率先挂牌成立,除了与便民服务中心、综合执法合署办公,还设置8个窗口,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实现工业项目‘一天拿四证’,拿地即开工常态化。”分局局长臧鑫鑫告诉记者,假设原来项目落地需要120天,现在能减压至30个工作日左右,审批效率大大提升。
目前,全市有21个乡镇(街道)设立了行政审批服务分局,涵盖行政许可、行政确认及其他行政权力的210项权力事项下放至中心镇办理,累计下派审批业务骨干104名。经过“县镇同权”改革,德州市企业群众办事半径缩短至30公里以内,审批效率提升30%以上。
全程帮办,提供保姆式审批服务
德州,不仅在行政审批上下了“苦功”,在服务群众上也做在当下。
丰源高端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超级工厂建设项目是省级重点项目,所属山东丰源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在签约落地之初,总经理王志敏困惑不已:“我之前主要是搞技术研发的,这次项目签约乐陵后,手续办理方面我有些摸不到头绪。”
一通电话之后,让王志敏柳暗花明。
原来,乐陵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铁营分局的“铁心办”助企服务小队在接到王志敏的电话后,重点项目梳理形成专属流程图,实施“一项目一方案一清单”,主动联系企业需求,派专业人员根据企业需求跟踪帮办,解决了项目单位前期办理手续的各种难点堵点问题,助力重点项目实现快落地、快开工。
“一个电话,全程帮办,就像是给我们的项目配备了一个‘专职保姆’”,在项目手续办理过程中,这是王志敏最直观的感受。目前,丰源高端医药项目审批手续已经完成90%以上,即将完成验收。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20000吨医用原料药及中间体的生产能力,形成乐陵市集研发、生产、物流为一体的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产业集聚区。
德州市在铺开“县镇同权”综合改革工作的同时,针对难度偏大、情况复杂的办件,通过视频连线、县局派人现场指导等方式,在中心镇审批分局办理,企业、群众办理业务既可以到中心镇审批分局,也可以到县审批局,充分满足企业、群众就近办理需求。
激发活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县域经济是德州发展的一大优势,随着经济发达镇行政体制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节点从县城前移到了乡镇,越来越多的“大镇强镇”涌现。
“县镇同权”集成改革的实施,可以说是恰逢其时,在助力提升营商环境的同时,还实现了为镇街赋能,有力促进了乡村全面振兴。
前不久,在夏津县雷集镇大姜庄村,村委会“摇身一变”成为临时“政务服务大厅”,20余名群众办理了合作社审批业务。
“原来办理合作社,跑县城需要60多公里,材料也很繁琐,现在分局人员和镇上人员亲自来现场办理,一次都不用跑,真是太方便了”,村民姜先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仅用2个小时就顺利办理完成了合作社设立、税务登记、银行预约开户、刻制公章等相关手续,并现场发放了电子营业执照。
据夏津县行政审批服务局鄃北分局的工作人员介绍,实行“县镇同权”集成改革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数量提升33%,这是集成改革最直观的成效,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有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破题不止于此。自2022年起,德州市创新推进县级执法力量下沉,推动公安(交警)、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应急、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等县级执法部门下沉乡镇,采取定点派驻、跨乡镇(街道)派驻和明确执法责任人三种形式,实现1800余名县级执法人员下沉乡镇(街道),做实做强乡镇综合执法大队,实现了“一支队伍管执法”,基层执法效率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