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观潮丨从“异样眼光”到“平常心”,殡葬从业者正在获得更多的认可和尊重

··

  海报观察员 徐坤杰

  清明又至,祭祀祖辈,追思故人。

  在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一个关于理解和感受如何更好地告别和出发的日子。

  而有这样一份专业和工作,关乎逝者与生者,几乎天天都在见证人们的生死离别,那就是殡葬专业和服务,具体可细分为殡仪服务、殡仪设备、防腐整容、陵园等。

  根据民政部《2021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 2021 年底,全国共有殡葬服务机构 4373 个,殡葬服务机构职工 8.7 万人。而且近年来,我们关注到有愈来愈多的年轻人选择这个专业、进入这个行业。

  从人们热议“00后女生当守墓人”,到“90后”女入殓师讲述自己所从事的与死亡相关的工作,又到对殡葬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和生活的关注……

  在人们眼中,这份工作显得有些“特别”,甚至“特殊”。所以,几乎每年的这个时候,媒体都对其进行关注和报道,于是,殡葬从业者特别是一些年轻殡葬从业人员的故事频频进入公众视野,人们看到他们的经历,听到他们的故事。

  “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恐怖,防腐整容、遗体缝合、整容技术等实操课程都是在假肢操作的,我们比较注重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例如挽联写作、插花艺术、殡葬礼仪等课程。”

  “每年专业院校培养的殡葬毕业生不足千人,而仅殡仪行业的岗位空缺就在一万左右,殡葬行业人才缺口巨大。”

  “有时候我们出去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干这个的。”

  “刚工作的时候,我认为我工作的意义是让逝者体面地离开。但是现在,我觉得我们工作的意义不仅是让逝者体面地离开,更要让活着的人得到宽慰,我会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和家人……”

  “逝者能体面地走,家属以后想起来,她走得还是很安详的,我们也是用实际行动,让生者宽慰,也是对家属做临终关怀。”

  “我对这一行一直很好奇,工作几年后,好奇的心已被填满,只剩下对逝者的尊重了。”

  ……

  这是在媒体采访报道中,我们听到的一些从业者的亲身讲述。

  一开始,可能很多人都是带着几分猎奇的心理,带着几分戒惧的侧目,来关注这个行业和从事这个行业的人群。

  而且,需要指出的是,每年4月27日是全国殡葬职工日,相比大家熟知的其他重要日期,全国殡葬职工日却鲜为人知。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公众对这个行业和从业者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殡葬行业作为一个重要的选题,其实媒体每年都会有关注、策划和报道,甚至,在报道标题中有时也会使用“揭秘”等抓人眼球的词语,但,想来用意绝对不是为了迎合和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我们看到,在报道中,在相关从业人员的讲述中,在大家共同的倾听和了解中,社会公众对这个行业和从业者的认知正在发生着显而易见的变化:“误解”正变为“理解”,“侧目”正变为“正视”,“歧视”正变为“尊重”。

  而这大概才是媒体每年都会对此选题进行关注和报道的真实用意所在。

  事实是,对这个行业和从事这个行业的人群,我们确实需要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因为,只有多一份了解,才会多一份正视、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

  我们知道,很多时候,殡葬职工都在面对悲伤、压抑等极具挑战的工作环境,都需要克服很多的恐惧和很大的心理障碍。也正是因此,社会对他们保有的这份正视、理解、尊重和“平常心”才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要从“异样眼光”看待,到“平常心”对待,还有很长的路要去走,还有很多的障碍要去克服。好在变化正持续促成,共识正不断汇聚,在越来越充分的了解中,在越来越多的讲述和倾听中,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平常地看待这个职业和从业者,并给予接受、认可和尊重。

  电影《人生大事》曾以殡葬师为主角,直言不讳地触碰“死亡”这一禁忌话题,把死亡的肃穆和人间的喧闹交织在一起,讲述了一个温情、暖心、给人以希望、给心灵以慰藉的故事,在故事中,观影者得以思考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现实生活中,我们选择用“平常心”去看待和对待从事着与死亡相关工作的这群人,于他们而言,这也一定是勇敢、暖心、给人以力量且有着非凡意义的。因为这份工作本身就意义非凡:正视死亡,尊重生命,让逝去的生命得到尊重,让生者获得生命向前的力量。

  正如一位从业者自己说:“这个职业虽然从事的人少且有点特殊,但是我希望大家用平常心来看待”。另一位从业者说:“我觉着这个工作一直在治愈我”。

责编:王红妮
审签:刘 欣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