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时评丨让“职业打假”无假可打 才是消费者最希望看到的

··

  大众网评论员 李彦涵

  近日,博主“狂飙兄弟”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其在江苏省连云港蔬菜海鲜直销市场遭遇“鬼秤”,与商贩理论时被围堵,并被市场管理人员抢夺手机。

  此事件爆出后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引发网民广泛关注。后续消息显示,连云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称,涉事商贩已经被市场主办方清理出场,公安机关也已对抢夺手机等行为立案调查。

  本以为事件至此可以告一段落了,但一名人大代表的提议却再度将“打假”这一行为推到风口浪尖上。该名代表提出,要求尽快出台限制职业打假人恶意投诉举报等相关政策,并且在打假之前,需要向当地的有关部门进行报备。

  这位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引起了许多争议。网民纷纷表示,提前报备的打假,会使打假这件事变得毫无意义,让不法经营者继续弄虚作假。

  负面事件的出现,对任何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旅游业发展等方面都会产生负面影响。这名代表的建议也算情理之中,但他只是单方面从政府部门的角度去考虑了这件事情,而消费者有关权益的保护,才是我们更应该思考的问题。

  “鬼秤”现象不是个例,这种现象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公然侵犯,更是对市场秩序和诚信经营的严重挑战。在全国各地,无论是路边摊贩还是门头商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缺斤短两的情况。

  我们不能否认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维护市场秩序、打击违法行为方面所做的努力。但面对“鬼秤”这种隐蔽性极强、分布面极广的违法行为,单纯的日常巡查检查显然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网络上“职业打假人”日益受到欢迎和关注,一方面是因为现在部分商户诚信经营意识淡薄,缺斤少两、坑蒙拐骗,给消费者造成了损失;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市场监管的不足之处。此次事件中,负有市场经营监管责任的工作人员,不仅不积极处理涉事商户、安抚消费者,反而调转“枪口”,向举报者“重拳出击”,这才是最让消费者愤怒的情况。各级有关部门应该做的是提高监管的主动性、精准性和长效性,想方设法地解决暴露出的问题,而不是费尽心思地去“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相关事件一再表明,如果有关部门平时不作为、慢作为,等到“职业打假”来曝光问题,那么打假就变成了“打脸”,最终影响的还是当地的对外形象。因此,与其事情发生后再手忙脚乱、被动应付,不如在日常工作中就履职尽责,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管措施,强化针对此类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让经营者对诚信竞争真正产生敬畏之心,减少甚至消除“鬼秤”之流,让“职业打假”少打甚至无假可打,这才是消费者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责编:康梦芸
审签:赵 静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