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批智慧机场示范工程、首个空铁公轨“全通型”综合立体交通枢纽——青岛胶东国际机场
··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位于胶州市中心东北11公里,距青岛市中心约30公里,定位为区域性枢纽机场、面向日韩的门户机场、环渤海湾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机场。机场一期工程占地2.42万亩,目标年为2025年,建设2条平行远距跑道,长3600米、间距2184米;航站楼面积47.8万平方米,机位总数178个(近机位73个,远机位105个),设计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飞机起降29.8万架次;飞行区指标等级为4F(最高等级、全国共15个),可起降空客380、波音747等目前最大机型,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等大型枢纽机场等级相同。根据总体规划,远期目标年为2045年,占地4.6万亩,规划再建设2条近距跑道,长3200米,跑道总数达到4条,航站楼面积达到70万平方米,满足年旅客吞吐量5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飞机起降45.2万架次。2022年,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累计执飞航线244条,其中国内航线222条、国际航线22条,通航城市161个,其中国内城市143个、国际城市18个,通达12个国家。
机场航站楼一期呈海星状,突出海洋文化;远期呈“齐”字布局,体现齐鲁文化,是国内首批采用单体五指廊航站楼构型的机场,也是全省首个集航空、高铁、高速公路、地铁、城市快速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全通型、立体化、零换乘”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建设“四横六纵”公路网、高铁、客专、城际与周边城市连接的铁路网、连通全市各区的地铁网,实现1小时通达青岛全域,2小时通达胶东经济圈城市。
技术创新: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推广应用10大项30小项新技术,其中五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成了国内首个整体不锈钢屋面,总面积22万平方米,是国内最大的连续焊接不锈钢屋面单体。研发“结构空腔+隔振支座”技术与阻尼减震系统,实现国内首例高铁不减速穿越航站楼。
平安机场:工程建设全过程实现“零安全管理事件”,各工程竣工验收均一次性通过,验收合格率100%,获得省级奖项30余项。其中,航站楼、综合交通中心工程荣获詹天佑奖、鲁班奖、中国建筑工程钢结构金奖等国内最高奖项;货运区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
绿色机场:率先将“海绵城市”理念引入机场建设,绿色机场和海绵机场被住建部、民航局列入国家示范项目。建设19公里的综合管廊,国内首例污水、燃气管道等7类市政管线全部入廊,是全国第一个应用于大型国际机场的地下综合管廊,被住建部列为全国综合管廊试点。航站楼、综合交通中心双冷源温湿度独立空调系统,比同类大型枢纽机场节能30%以上,被科技部列为国家“十三五”公共交通枢纽节能关键技术与示范。
智慧机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建设47个应用系统,实现智慧运行、智慧安全、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和智慧交通等五大功能,被民航局列为首批“智慧型机场”示范项目。配备集自助行李托运、自助值机、自助安检、自助通关在内的全流程自助设备,旅客可直接在登机口刷脸登机。全面应用二类盲降系统,可显著降低大雾、大雨等低能见度天气对飞机起降的影响,成为全国唯一双跑道均具备RVR75米起降能力的机场。
人文机场:航站楼以富有张力的连续曲面,将五个指廊与大厅融为整体,联检大厅居中,旅客安检后登机,最远步行距离控制在550米以内,最大限度减少旅客登机距离。空、铁、轨三位一体,国铁、地铁互认,真正实现全通型、立体化、零换乘,被国家发改委列为综合交通枢纽(客运)重大建设示范工程。航站楼、综合交通中心内规划4.4万平方米商业面积,融航空出行、零售、餐饮、休闲、游乐于一体,在行业内率先全面实现商业“同城同质同价”,显著提升了旅客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