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提案出炉记丨做好德州“三河”旅游文章 打造“花满运河”特色景观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武红鹏 德州报道

  德州因黄河而生,因运河而兴,大运河对德州的发展历史影响深远,是德州不可替代的地域文化标志。近年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已然成为一个高频词,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今年德州两会,一份关于抓住大运河保护利用的契机,做好德州“三河”旅游文章的提案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这份提案来自德州奥德曼酒庄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兴水,“我们在进行企业文化研究的时候,曾深入研究了德州的历史,研究越深,越感到惋惜,但同时也充满了希望。”董兴水告诉记者,大运河在德州一水三分为南运河、岔河、减河,这种地理特色以及城市本身拥有的文化底蕴和生态资源,都是德州发展文旅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在他看来,现在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

  东方朔、董仲舒、颜真卿等历史名人,苏禄王墓、卢氏相府、窑上遗址等文化遗存,万亩桃园、奥德曼酒庄、伍德农谷等现代生态农业和特色园区……沿河而生的诸多景点却因受规模、位置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吸引游客驻足。“以我们酒庄为例,虽然我们是国家3A级景区,但游览时间最多半天,接下来去哪儿?这是一个问题。”董兴水告诉记者,虽然德州可以开发的景点很多,但外地游客在参观一处景观后,往往面临着难以‘续弦’的困扰,这是制约德州旅游业发展的一大因素。而眼下,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正是利用大运河通航,将各个景点连珠成串的绝佳契机。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不应该仅仅围绕某一条河道或某一个区域去做文章,而是应该放眼到整个区域,深挖运河沿线城市的文化内涵,打造一个全域式文化旅游经济圈。”在不断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和实地调研后董兴水发现,依托“三河”地理优势,充分利用河道通航功能,加快推进特色文化名镇名村、文化景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可以很好地将沿岸景点串联起来,打造多条不同特色的旅游线路,丰富游客行程,从而解决外地游客‘续弦’难的问题。同时,鉴于菊花在德州曾经有着辉煌的历史,可以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形成各具特色、景观小品相映、一带多珠、遍地开花的全域旅游产业格局。

  对此,董兴水建议,将运河和岔河、减河之间的地段一并列入规划、统筹建设,恢复“三河”旅游通航功能,并在河道内修建一定数量的游船码头,将游人流畅地分流到各个旅游目的地。复建卢氏相府等文化遗存,让运河教育成为大运河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阵地和堡垒,公众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欣赏并认同大运河的灿烂文化,让运河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重视。

  同时,他建议以这次大运河保护利用为契机,在发展德州市传统观赏用的盆栽秋菊基础上,大力推进鲜切菊花、药用菊花、食用及茶用菊花等,引导企业研发和生产菊花的深加工产品,重新振兴菊花产业,打造“花满运河”,助推“菊城再现”。

责编:蒋丽君
审签:赫 洋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