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出租调查⑤丨如何安全驶向“下一站”?律师:相关法律需迭代更新
··
海报新闻记者 孙佃潇 田柳 北京报道
“未来已来。”随着我国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学界和业界传来一种共识,国内无人驾驶车辆大规模普及需要10年至15年时间。也就是说,在2030年之后,我国将进入无人驾驶时代。
驾驶员“角色”转变后,若发生交通事故,由谁来承担责任?无人驾驶系统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乘客个人隐私如何得到更好地保护?作为人工智能时代技术革新的产物,无人驾驶技术的运用无疑会给交通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但从现阶段来看,其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多方面的法律风险。
针对无人驾驶出租车涉及的法律问题,近日,北京盈科(天津)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云龙在接受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的法律体系可能无法有效应对无人驾驶带来的新问题,相关法律还需迭代更新。
无人驾驶背后涉及哪些法律问题?
近日,有关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多个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网友广泛讨论。讨论声中,不乏无人驾驶背后涌现的法律问题。
对于无人驾驶出租车发生事故后的责任归属问题,就曾引发关注。对此,山东颐衡(济南)律师事务所律师张雪在接受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完全自动驾驶的车辆,在无驾驶人的情况下发生事故,目前法律并没有形成统一标准规定。
不过,据张雪介绍,2023年3月份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印发《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实施细则》的通知,其中规定,如果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发生交通事故并造成损害,依法应由智能网联汽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的,由该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所属的企业先行赔偿。这意味着,车辆所属企业承担首要赔偿责任,后续可依法向相关责任方追偿。
“在无人驾驶出租车发生事故时,如何界定责任是一个法律难题。”针对无人驾驶出租车在事故中涉及的责任归属问题,李云龙告诉海报新闻记者,现行法律未能覆盖无人驾驶技术。此外,不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可能存在差异,这将会给无人驾驶出租车的运营带来复杂性。
而针对无人驾驶出租车在数据采集中涉及的用户隐私问题,李云龙认为,无人驾驶出租车需要收集大量数据以保证安全,但这涉及用户隐私问题,如何合规使用数据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无人驾驶系统遭受黑客攻击,则会导致安全隐患,所以必须建立相应的法律框架来应对这一风险。”
“无人驾驶汽车的设计者、研发者、生产者对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负有何种责任与义务?如果负有相应的责任义务,那么其责任与义务履行的边界在哪里?或者说,我们又该如何合理地平衡数据使用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关系?”记者注意到,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陈静在相关文章中也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我国针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在法律规范层面也不断得到完善。但在人工智能、算法数据、无人驾驶等这些新兴技术进一步深刻发展的情况下,现行法律体系面对一些新类型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依然稍显无力。
律师:无人驾驶法律需迭代更新
近日,山东交通学院汽车服务工程系副教授李方媛在接受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无人驾驶网约车走近大众生活还需时间。从学界和业界观点来看,国内无人驾驶车辆的大规模普及大概还需要10年至15年,这一过程中需要解决多方面的配套问题。
对于无人驾驶出租车涉及的多方面法律问题,李云龙也认为,当前的法律体系可能无法有效应对无人驾驶带来的新问题,无人驾驶出租车在运营中会存在一定法律风险,因此相关法律还需迭代更新。
据李云龙分析来看,未来还需更新相关的交通法和安全标准、隐私保护法、责任法、保险法等。比如,需要更新现有交通法规,以明确无人驾驶汽车的运营条件,确保安全合规;针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数据采集、存储及使用,需要更新隐私保护法,以更好地保护用户隐私;需要明确无人驾驶汽车在事故发生时的责任归属,并可能引入集体责任或其他新模式;需要引入专门针对无人驾驶汽车的保险机制,以适应新的责任划分和风险管理需求等。
“在无人驾驶交通事故中,目前我国法律还在逐步完善中。如果出现事故,应根据具体情况,由交通管理部门、企业和保险公司共同调查和处理,明确责任归属,确保受害者得到合理赔偿。”记者注意到,在2024(第二十三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召开期间,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教授赵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在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响应并妥善处理。此外,国家应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划分,为未来无人驾驶技术提供法律保障。
他认为,这需要立法机构、技术企业和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健康发展。
多地:为无人驾驶立法进程提速
无人驾驶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海报新闻记者经梳理获悉,今年以来,相关利好政策陆续推出。此外,多地也在积极为无人驾驶立法进程提速。
以北京为例,近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了《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其中对交通事故责任、行车安全、网络安全、个人信息安全等方面提出要求。
在交通事故责任方面,提出车辆在自动驾驶系统功能未激活状态下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按照现行规定承担责任。车辆在自动驾驶系统功能激活状态下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属于自动驾驶汽车一方责任的,由车辆所有人、管理人承担赔偿责任。车辆所有人、管理人依照前款规定向受害者进行赔偿后,可以依法向负有责任的生产者、销售者等进行追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在安全保障方面,提出自动驾驶汽车上道路行驶的,应当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规定。自动驾驶汽车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健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管理制度,开展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和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重点加强重要数据和个人用户数据安全管理;不得非法处理个人信息,不得采集与本车辆行驶和交通安全无关的信息,不得非法采集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等。
海报新闻记者注意到,随该征求意见稿同步公开的说明中表示,“为进一步增强我市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创新能力,聚焦解决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运营难题,有必要充分发挥我市地方立法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作用,为开展自动驾驶汽车创新活动提供兼具确定性与开放性的管理框架,为推动自动驾驶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无人驾驶技术的落地,到社会的关注,再到频出的新政,无不在传递着一个信号:无人驾驶大潮已至。
在此背景下,无人驾驶出租车又将如何安全地驶向“下一站”?“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机遇,也伴随着挑战。”李云龙认为,在法律层面,还需各方共同努力,来推动法律的迭代更新,以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保障安全与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