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菏泽国企:资产总额3年增加1872亿元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勇 菏泽报道

  3月23日,“菏泽市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市国资国企系统专场。菏泽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李晖,党委委员、副主任张翀,菏泽城投党委委员、工会主席赵善淼,菏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祝传随,城建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道锋参加发布会并分别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菏泽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科长吕鸿鹏主持发布会。

  李晖介绍,近年来,市属国资国企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层层压紧压实改革责任,勇于攻坚克难,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有关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47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

  市属国企质量效益大幅提升。资产总额从2019年底的581.45亿元增加到2022年12月底的2454.01亿元,所有者权益从153.92亿元增长到1195.4亿元,营业收入从145.94亿元增长到289.29亿元,分别增长322.05%、676.64%、98.23%,利润总额实现持续增长,三年累计上缴税费总额51.45亿元。

  国有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市属国企聚焦国计民生、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七网”行动等功能,积极参与高铁、机场、高速公路、魏楼水库、环堤公园、职教园区、曹州古城、市立医院东院区、长江路快速路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重大工程,采取持有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积极参与现代医药港项目建设和玉皇化工、华驰集团、广源铜带等企业重整,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彰显国资国企担当。

  国企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日趋完善。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党委前置研究制度普遍建立,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外部董事和财务总监委派实现了全覆盖,“外大于内”的组织结构已经确立,企业独立市场主体地位从制度上得到进一步确立。“三项制度”改革成效突出。“总部去机关化”成效突出,市属国企总部内设机构由150个精简到111个,管理人员由741人精简到406人,优化率分别为26%、45.21%;实施分类分层市场化用人制度,全面推行劳动用工公开招聘制度,市场化选人用人占比99.7%,中层管理人员实施竞聘上岗,仅2022年调整岗位310人,不胜任退出37人,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改革全面推行,479名经理层人员全部实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面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制度,2022年度依约解除劳动关系的1328个岗位;建立了以绩效和岗位贡献为导向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一岗一薪、换岗易薪”,在解决“下、出、降”方面实现实质性突破。混合所有制改革稳妥推进。出台了《关于加强市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全过程监督的实施意见(试行)》,打造事前制度规范、事中跟踪监控、事后监督问责的混改全过程监督、差异化监管。

  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明确2户国有资本运营公司、5户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7户产业发展集团公司,并将主业明确为2个以内,形成了功能定位准确、主业清晰,分工明确、协调发展的格局。稳步推进战略性重组,完成了交投集团和铁投集团的整合,企业内部实施专业化整合,管理层级全部压减到三级以内。根据企业特点,定位菏投集团、财金集团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将部分市属企业股权授权2户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经营,有效解决菏泽市属企业规模小、布局散、竞争力弱等问题,投融资能力大幅提升,融资成本大幅降低,有效提高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强化瘦身健体,实施亏损企业专项治理,剥离非主业、非优势业务资产7589.24万元,处置低效、无效资产4904.02万元,清理退出子企业84户,处置空壳公司24户、“僵尸企业”35户。建立市属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投资决策机制,制定市属企业投资项目分类监管清单,严控高风险、非主业项目投资,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持续提升国有资本服务“231”特色产业能力,引导国有资本向生物医药产业和优势企业集聚,加速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膨胀,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国资监管制度建设和监管机制建设成果丰硕。按照法治化、专业化、体系化的要求,形成了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国企监管机制,监管效能明显提高。三年内,市国资委共出台各类制度性文件56个,覆盖所有企业管理和重大监管事项。大监管机制基本形成,14家市属一级集团、3家委管企业纳入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出资人、纪检监察、巡察、审计、社会监督等信息共享机制基本建立,巡察、审计实现全覆盖。

  张翀表示,下一步,市属国资国企将持续深化国企改革行动。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聚焦国企改革重点任务,巩固扩大改革成果,将重要成果、重要制度纳入公司章程和制度体系,推动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持续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强化市属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持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深化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建立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做优做强主业。推动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主业集中,规范主业投资,严控非主业投资,推动市属企业做强做精主业,巩固扩大主业优势,增强核心业务能力,扩大规模效益。对行业相近,业务同质、板块重叠的市属企业功能主业进行整合重组。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投融资优势,促进投资良性循环,保持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引导国有资本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鲁西新区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重大基础建设项目等重点领域。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加强与上下游企业协作,巩固和扩大产业链优势地位。

  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围绕“七网行动”,建设一批支撑性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引导国有资本向“231”产业集聚,参与“一港四园”建设运营,加大国有资本对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投资。建立重点投资项目清单和重点投资项目调度服务机制,强化全过程跟踪督导服务,帮助市属企业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持续提升国资监管效能。持续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进国有资本监管职能向管资本转变,突出监管重点,优化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构建出资人、纪检监察、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等部门信息共享的大监管机制,常态化开展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持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

  持续强化要素保障。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市属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行动,建立企业领导人员市场化选聘、考核和激励机制,加大优秀年轻领导人员培养选拔力度,建立常态化配备机制。广泛宣传优秀企业家特别是青年企业家风采,弘扬企业家精神。积极营造市属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内部环境和社会氛围,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开展市属企业高质量发展困难问题化解专项行动,有效解决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制约瓶颈,营造市属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责编:聂冬梅
审签:刘 进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