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冠县查拳:威名扬千年 武出侠义风

··

  编者按

  聊城,地处鲁西平原,毗邻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中、华北三大区域交界处。代表中国商业文明的京杭大运河和代表农业文明的黄河在这里交汇,礼乐兴邦的齐鲁文化和慷慨悲歌的燕赵文化在这里交融。

  聊城历史悠久,人文繁盛,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这些人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构筑起这座城市的文化品格。

  聊城以“江北水城·运河古都“而著称。京杭大运河和徒骇河纵贯市区,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东昌湖环抱古城,、铁塔、山陕会馆、、傅斯年陈列馆、孔繁森纪念馆等闻名海内外的文物单位,似颗颗明珠闪烁于城中湖畔,形成了“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体、交相辉映“的独特城市风貌。

  生活在一座城市,要读懂她的内涵,了解她的故事。聊城,值得我们无限品读。大众网聊城站推出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聊城印记》,在往事中诉说聊城历史,在现实中描绘聊城发展,在历史、现在、未来的穿越交错之间,记录聊城,爱上聊城。

  查拳表演。(图片由冠县文化馆提供)

  查拳表演。(图片由冠县文化馆提供)

  查拳传承人王秀芬。(图片由冠县文化馆提供)

  查拳传承人王秀芬授徒。(图片由冠县文化馆提供)

  大众网记者 侯晓

  查拳是中华武术中唯一具有重大影响的少数民族拳种,发源于山东冠县。冠县位于山东省最西部,只在穆斯林民众中传授,很少外传。后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的伊斯兰教众中间,在武术界素有“南拳北腿山东查”之誉。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藩篱打破,查拳开始广泛传播,现已成为在全国拥有重要影响和众多习练者的著名武术流派。

  相比于经常搬上影视大银幕的太极、咏春等拳种,冠县查拳显得低调了许多。要知道,冠县查拳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史料考证,可以追溯到唐朝安史之乱时期。而且,在查拳发展史上,还涌现出不少忠肝义胆的江湖侠客。抗日战争时期,冠县查拳曾在战场上将日寇打得魂飞胆丧。

  相传最早起源于唐朝

  关于查拳的发源地,山东聊城冠县无疑。

  不过,关于查拳起源的说法,流传众多版本。一种说法是,在明朝末年,倭寇经常侵扰中国东南沿海,明帝命戚继光为抗倭大将,并诏书天下,聚兵东征,抗倭保国。新疆回族查密尔(尚义),出于爱国,应征东来抗倭。但是由于路途遥远,气候多变,长途跋涉中,经鲁西染病。后经当地回族人民的精心照料,逐渐康复。为报答关照之情,查尚义将自己武艺悉心传授给回族乡亲。他逝世后,人们便把他传授的武艺命名为查拳,以资纪念。

  另一种流传最广的说法是,起源于唐朝。唐朝“安史之乱”时,朝廷向西域大食国借兵平乱。大食国军队中有位青年将领叫滑宗歧,因受伤流落冠县(当时称冠氏县),受到张尹庄村穆斯林群众的精心照料。复原后,滑宗歧为表示感谢将自己擅长的拳术“架子拳”传授给村民。因跟随学艺者很多,滑宗歧又将自己的师兄查元义从哈密请来传授拳术“身法势”。查、滑二人去世后,当地人为纪念恩师,便将“架子拳”称为“滑拳”,“身法势”称为“查拳”。因为自古“查、滑是一家”,后世便统称“查滑拳”,简称“查拳”。

  然而,由于旧社会对回族采取了严重的民族歧视政策,在留存至今的旧《冠县志》上,对查拳竟然没有任何记载;许多当时名震武林的查拳大师,也毫无事迹可查。公元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冠县爆发了“天龙八卦教”大起义,即著名的“五大旗造反”。由于狭隘的民族观念作怪,农民起义军在攻克县城,烧毁县衙官舍、豪门宅第的同时,也烧毁了全县所有的清真寺,让可能存在的有关回族、有关查拳的宝贵资料化为灰烬。因此,有关查拳的传承和发展,著名拳师的生平和遗事,往往只在民间口耳相传,很难找到文字记载的确证。另外,关于查拳的起源还有清初说,无确切的史料可以证明。

  乾隆年间分两个流派

  查拳通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大约在清朝乾隆年间,在冠县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技术流派,即“张式”和“杨式”。“张氏”查拳,快速敏捷、拳法严谨,以冠县城外张伊庄人张其维为代表。“杨式”查拳,舒展大方,势正招圆,以冠县城里南街人杨鸿修为代表。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查拳通过与其它拳种的交流学习,逐渐形成了规模完备的查拳系统。查拳的基本套路共十路,每路有30—60个动作,第一、第二路又各有副拳一路,和正拳有刚柔之别,所以世称“十二路查拳”。10 路查拳的具体名称是:第一 路母子、第二路行手、第三路飞脚、第四路升平、第五路关东、第六路埋伏、第七 路 梅花、第八路连环、第九 路龙摆尾、第十路串拳。另外还吸收了四路滑拳、三套炮拳、四套洪拳、两套腿拳。

  弹腿,是查拳最有特色的基本功之一,它以弹腿和其它腿法为主要内容,用二十八个字回文排列,代表二十八个基本动作组合,叫“二十八路弹腿”。其中因为后十八路比较复杂,不易普及,目前广为流行的是前十路。因此,世人常云“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中”。

  查拳系的器械也很丰富,现在比较流行的有查剑三路、查刀四路、查枪六路、查棍二路、查镗十二路、查钩二路等器械单练套路,以及四路查拳对打、鲁八杰对打、康八腿对打、板搭铐子对练、单刀进枪、扑刀进枪、大刀擒枪、双剑进枪、双勾进枪、大铲进枪、对扎中平大抢、对劈刀、对刺剑、镋进枪、双刀进枪、扑刀进大刀、棍进枪、空手夺刀等等。另外,镗、钩、镢、带是查拳门最拿手的4种兵器,号称“四绝”。

  忠肝义胆之士辈辈出

  由于查拳是回族拳种,其传承方式与汉族拳种有所不同,没有“正宗”、“嫡系”之说;再加上历史久远,传播广泛,各地的查拳派别中均有高手,所以,只论第几代,难以确定代表性传承人。目前,冠县查拳以王秀芬(体育局干部)为张氏查拳第十四代传人。另外,济宁有“李式”查拳,代表人物为李恩聚,以收徒严谨著称。

  在查拳发展史上,张氏和杨氏两派涌现出许多查拳名家,在中国近现代武林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中国武术史上留下了英名。“张氏”查拳,快速敏捷、拳法严谨,以冠县城外张伊庄人张其维为代表。张其维,回族,生于公元1853年,是冠县查拳名家张乾的高徒。他终生好武,功夫卓绝,掌指力惊人。他授拳非常严格,在他的督练训导下,培养出一批查拳精英。

  比如,民国时期在全国武术比赛中进入前五名、被聘为中央国术馆一级教授的张英振;生前曾任台湾武术馆馆长、以散打闻名全国的张英健;曾参加抗日大刀队,以查拳技艺杀敌报国,后任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的常振芳;解放后传艺于山西、以掌指功法闻名的张锡太,民国时期曾在河南设场授拳的张锡彦、张凤岭、常振芳,以及李超群、何振全、宋义州、何亭英等武林名家,均出自他的门下。

  在这些人的弟子中也不乏知名之士。如山西省体工队总教练、张锡太的弟子庞林太,北京体育学院著名的武术教授、常振芳的弟子张文广等。张其维的孙子张子英,自幼随祖父学拳。长大后参加解放军转战四方,荣退后又随张锡太学艺,武功日进,名冠鲁西,成为查拳的又一代传人。他年届七旬时,仍在冠县体委创办的查拳学校担任总教练,学生遍及全国11个省市。

  冠县的“杨式”查拳,舒展大方,势正招圆,以冠县城里南街人杨鸿修为代表。杨鸿修,回族,生于1864年 ,是冠县查拳名家张金堂、马老为的得意门生。他自幼家境贫寒,练功极其刻苦,终成一代名师。民国时期,杨鸿修以“大枪杨鸿修”、“快拳杨”享誉武林。杨鸿修的弟子,如闻名全国的武术家王子平、马金彪,以散打、摔跤闻名的何振江、于振声、马裕甫,授徒有方的王兆林、米广亭、马永奎等,都是武术界的知名人士。

  在冠县漫长的历史上,有关查拳的传说,有关著名拳师行侠仗义的故事代代相传。这些宝贵的文化遗存,在冠县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查拳文化”。对这种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扬光大,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加强民族团结、建立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责编:大众网·聊城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